
臺海網(wǎng)12月21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康澤輝/文 沈威/圖)對于眾多廈門人來說,這是件大事。昨日,留下了廈門人多少歡樂時光的中山公園,在數(shù)月提升之后,正式迎客,也迎來了90周年慶。
為了給中山公園慶生,昨日上午,公園東門外舉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xué)習(xí)黨的十九大精神”書法作品展,展出160多幅作品,將持續(xù)到下月5日。
兒童島驚艷,人氣再回歸
中山公園兒童島,留下了多少廈門人的記憶,昨日正式迎客,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
“小時候的小飛機、小火車不見了,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有趣好玩的全新兒童島,項目可多了不少。”1990年出生的宋漢杰,曾是中山公園的小“粉絲”,在這里留下了兒時的記憶,如今,他已經(jīng)成了這里的管理人員。
在他看來,提升以前,中山公園兒童島的設(shè)備簡陋陳舊,一度被冷落??扇缃瘢w能魔方、小房子樂園、大馬哈魚、大鯨魚飛機、滑梯等,提升后的兒童島,人氣正在回歸。
目前,兒童島免費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上午8點15分到下午5點15分。
動物園開放,“土房”變“洋樓”
提升后的動物園更是嶄新通透。園內(nèi),猴子、水牛、小熊貓以及各種鳥類都住上了寬敞的新房。鳥舍大了百來平方米,老虎的籠舍也更大了,有了更多空間遛彎,而猴山的面積也增加了一倍。
以前籠舍外面是鐵絲網(wǎng),改造后新的籠舍上下通風(fēng)透氣,中間部分使用透明的玻璃,既能防止游客投食,又提高了觀賞性。
昨日,廈門文史專家、80歲的彭一萬也來到了中山公園。對于提升后的動物園,他笑道動物園是“土房”變成了“洋樓”。
曉春樓變身,成公園史跡館
在彭一萬看來,曉春樓變身中山公園史跡館,讓中山公園的文化氣息更濃了。
史跡館包括三個展館,第一展館通過老地圖、歷史照片、《廈門中山公園計劃書》等珍貴史料,介紹中山公園的“建園緣起”、“建設(shè)之初”和“歷史記憶”等;第二展館介紹與中山公園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第三展館則是中山公園的大事年表。
廈門中山公園始建于1927年,1931年建成開放。今年1月,中山公園迎來了首次大改造,改造范圍包括了魁星山、親水平臺、兒童島、動物園、曉春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