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1月19日訊 據(jù)廈門廣電報道 在集美區(qū)南部的海邊,坐落著一大片中西合璧、獨具特色的建筑群:下層為西式建筑,上層為中式建筑。這種建筑式樣被稱為嘉庚建筑,是由著名的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規(guī)劃設計的。在這一大片嘉庚建筑的旁邊,就坐落著陳嘉庚先生的紀念勝地。
陳嘉庚先生的紀念勝地由鰲園、陳嘉庚先生故居、陳嘉庚生平事跡陳列館、歸來堂和歸來園組成,濃縮了陳嘉庚先生熱愛科學、尊師重教、愛國奉獻的偉人風范。
眼前這座古老而簡樸的二層小樓就是陳嘉庚先生的故居,始建于1918年,1919年到1922年,正是在這里,陳嘉庚先生親自籌劃了廈門大學的創(chuàng)建和集美學校的擴建。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曾將這里炸毀,直到1955年才得以修復。
兩層樓的故居,陳嘉庚先生本人卻只使用了其中兩間。在親友的記憶中,陳嘉庚先生的生活一直十分節(jié)儉,陳列室內(nèi)簡陋的生活用品,讓人對這位華僑領袖、東南亞“橡膠大王”肅然起敬。
文史專家:陳嘉庚先生為什么被稱為橡膠大王?陳嘉庚17歲(1891年)時渡洋前往新加坡謀生,起初主要在他父親經(jīng)營的順安米店服務,共做了13年。陳杞柏晚年實業(yè)失敗,陳嘉庚接手衰敗的家業(yè)后,于1904年創(chuàng)建菠蘿罐頭廠,號稱“新利川黃梨廠”;承接了一個也經(jīng)營菠蘿罐頭廠的日新公司;自營謙益米店。是年,陳嘉庚之弟敬賢來新加坡習商,管理謙益米店財務,主理新利川菠蘿廠業(yè)務。1905年,陳嘉庚創(chuàng)辦“日春黃梨廠”(兼制冰)。1906年,陳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廠,在福山園套種樹膠。經(jīng)過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05年起三年間各年分別獲利5萬多元、4萬多元、13萬元。新加坡當時的法律有規(guī)定“父債子免還”,但以信譽為重的陳嘉庚雖然經(jīng)濟拮據(jù),卻宣布“立志不計久暫,力能做到者,決代還清以免遺憾也”。面對家道中落,陳嘉庚艱苦奮斗了4年時間,終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顧親友反對,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找到債主,到1907年為止,連本帶利還清了父親所欠的債務。此事成為新加坡華人商業(yè)史上一大佳話。當然,當時也曾有人說他“傻”,但他說:“中國人取信于世界,決不能把臉丟在外國人面前!我們中國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陳嘉庚“一諾萬金”的信譽迅速傳遍了東南亞。此后,人們十分相信陳嘉庚的商業(yè)道德和信譽,都愿意與他做生意??梢哉f,陳嘉庚之所以能在家業(yè)衰敗后艱苦創(chuàng)業(yè)10年左右成為百萬富翁,與他“一諾萬金”的誠信商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陳嘉庚先生說過,該用的錢幾千幾萬都得花,不該用的錢一分錢也不能浪費。
雖然陳嘉庚先生對自己的生活十分吝嗇,然而卻在興資辦學和支援祖國抗戰(zhàn)這兩件事情上慷慨大方。從1894年在故鄉(xiāng)集美創(chuàng)辦“惕齋學塾”算起,陳嘉庚先生一生中興學歷史長達67年之久,廈門大學、集美中學、翔安一中、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陳嘉庚一生創(chuàng)辦和資助的學校多達118所,一生獻給文化教育事業(yè)的錢,按照當時黃金價格估算,超過一億美元。
文史專家:如何解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以誠待人、以毅處事”、“企業(yè)可以停辦,學校不能停辦,我寧愿賣大廈,也要建廈門大學”三句話?
在陳嘉庚先生的倡導下,華僑捐資興學蔚然成風,影響深遠。他不但為教育事業(yè)鞠躬盡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學生要在德育、智育、體育諸方面全面發(fā)展;他還倡導開辦職業(yè)技術教育,高度重視師范教育,以及重視校長、教師在辦學中的決定作用。陳嘉庚先生還積極推行社會教育,親自籌建了集美鰲園“博物大觀”,并倡議建立廈門華僑博物院等。
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先生在北京病逝,終年87歲,國家給予了他國葬的哀榮,陳嘉庚先生的靈柩被運回集美,安葬在鰲園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