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令如何解決請您支招
在您看來,如何才能有效地解決非機動車進入隧道?
如果有好的點子,可以撥打晨報熱線8080000發(fā)表意見,或者通過海西晨報官方微信,輸入“非機動車+建議”,本報將選取50名讀者,贈送一張定制版的e通卡。
隧道安保員對將闖云頂隧道的電動車騎手進行勸導(dǎo)。記者 陳理杰 攝
反復(fù)勸導(dǎo)少有人聽勸
云頂隧道南北兩個進口處,都設(shè)立一個公路崗?fù)?,崗?fù)?nèi)24小時都安保員值班,他們的職責(zé)之一就是勸離這些進隧道的非機動車。崗?fù)さ囊慌?,?ldquo;非機動車禁入”的指示牌,不遠(yuǎn)處,還有24小時播放非機動車禁入隧道的宣傳語。
“現(xiàn)在不僅是電動車穿隧道,從有共享單車開始,也有很多自行車進入隧道。”每天,陳繼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勸導(dǎo)這些電動車、共享單車離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太危險了,不要進去”,每班下來,他得喝掉三大壺茶水。“我們沒有執(zhí)法權(quán),只能勸導(dǎo),但他們基本不會聽我們的。”陳繼超說,他們只能反復(fù)勸,最后又無奈地看著他們闖進隧道。
“沒有發(fā)生事情,他們都不會覺得進隧道有什么事,只有真正出事了,才會悔不當(dāng)初。”在勸導(dǎo)過程中,陳繼超也見過事故,他把交通事故的例子講給電動車車主聽,幾乎沒有人聽得了勸,“有時他們會跟我說這是最后一次,但是生命也只有一次”。
不走隧道得多繞40分鐘
在隧道內(nèi)存在安全隱患,不少騎行者對此心知肚明,但是為何大家還鋌而走險?
在采訪中,不少騎行者都向記者表露了心聲。
據(jù)悉,從環(huán)島路至蓮前,除了云頂隧道之外,還可以繞道前埔,再從前埔到蓮前。但這條通道對騎行者沒有吸引力。
“走隧道我只要騎20分鐘,繞前埔就要走一個小時左右,太遠(yuǎn)了。”打工者小吳告訴記者,他住在火車站附近,工地在塔頭,走云頂隧道是最近的,“如果有其他便捷又安全的路我也愿意走,問題是要繞那么長時間,太遠(yuǎn)了。再說了,我也不是長期都走這里,做完這份工,我就不走這個隧道了”。
除了非機動車之外,他們還有其他可以替代的出行工具么?
在環(huán)島路做園林綠化的打工者老王說,可以坐公交車穿行隧道,但這對他們打工的人來說不太方便。一般而言,他們早上5點30分左右就要到工地上,那時沒有公交車可以坐。不僅如此,公交車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到,“我們是哪里需要干活就去哪,還要隨身帶一些工具,也不方便上公交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