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鷺鳥為何如此鐘愛廈門
廈門為何叫“鷺島”?有一個說法是,當人們第一次登上這座小島時,發(fā)現(xiàn)這里有大量白鷺聚集,所以就冠以“鷺島”之名。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以前,廈門是一座荒島,一群白鷺從遠方銜來草、樹、稻種撒落在島上,并趕走了盤踞在島上的毒蛇,終于使荒島變得花草茂盛、田沃糧豐,人們安居樂業(yè),美麗的白鷺也在島上棲息下來。
雖然這些都是傳說,但廈門的鷺鳥確實多。據(jù)市環(huán)保局自然生態(tài)保護處主任科員朱開建介紹,全國一共有鷺科鳥類22種,而廈門就有17種。
廈門為何有這么多種鷺鳥?朱開建分析,鷺鳥喜歡棲息于沼澤、稻田、湖泊或灘涂地,而廈門是一座沿海城市,又處在九龍江入??谖恢茫瑸┩勘容^多,灣口地帶一直都有漁業(yè)養(yǎng)殖,食物豐盛。早些年,廈門地區(qū)的稻田、池塘也很多,這些都適合鷺鳥棲息。
調查:白鷺在廈門生活得挺好
廈門觀鳥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彭志偉說,廈門雖然不能說是“擁有白鷺數(shù)量最多的城市”,但密度絕對是最高的城市。去年,廈門觀鳥會接受市市政園林局的委托啟動了一項關于白鷺繁殖地和夜棲地的調查,調查顯示,全市總共有10個白鷺繁殖地:大嶝島、小嶝島、彭厝海防林、鱷魚嶼、白沙侖農(nóng)場、坂頭水庫、園博苑、天竺山、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qū)(大嶼和雞嶼)。白鷺夜棲地共有7個:筼筜湖湖心島、白沙侖農(nóng)場、大離浦嶼、大嶼、洪嶼、大兔嶼、瓊頭村。
彭志偉說,繁殖地和夜棲地是有差別的。白鷺對繁殖地的“安全等級”要求相對更高,主要考慮是幼鳥的成長安全,繁殖地里的樹木要茂盛、高大,比如榕樹、木麻黃、相思樹,可以遠離地面、遠離蛇、鼠這樣的天敵,同時枝繁葉茂可以提供很好的隱蔽性。此外,繁殖地要離水源地和覓食區(qū)近。而夜棲地僅供休息之用,很多幼鳥已經(jīng)具備飛行能力了,所以“安全等級”要求沒那么高。
趣事:白鷺的有些習慣很像人
范純昌曾經(jīng)是名新聞工作者,2007年來廈門工作后,便喜歡上了拍白鷺。“白鷺形態(tài)優(yōu)美,又是廈門市的市鳥,我們搞攝影的有責任把它拍好、拍美。”到廈門十年多來,他拍攝的照片中有半數(shù)都是白鷺,他說,白鷺捕魚、搶食、梳理羽毛等,都是非常有趣的畫面。
對于拍好白鷺,范純昌頗有心得。“要拍攝白鷺,你得先了解它的習性。”他說,白鷺有不少有趣的習慣,比如捕完魚,喜歡梳理羽毛,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魚身上有粘液,蹭到羽毛上后容易板結,白鷺就用自己的唾液去分解這些粘液。另外,潮位高的時候,白鷺不大容易發(fā)現(xiàn)湖底的魚,若直視水面,反光導致看不清楚,所以它一般會側著頭觀察魚。“白鷺捕到大魚后,很愛嘚瑟,有時候還會把玩一番,有幾次我看到它嘚瑟得把魚都掉下去了。”范純昌說,有時候白鷺還會叼著大魚去逗同類,引來爭端,白鷺之間打架,會在空中用爪子互撓,像“在空中跳舞”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