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化垃圾單獨收集。
完善公園垃圾分類設施,引導市民游客準確投放
黃志華說,公園里的市民和游客很多,是一個很好的開展垃圾分類宣傳的平臺,公園管理單位除了工作人員應做好垃圾分類外,還要積極引導市民、游客參與垃圾分類。
記者在多處公園都看到了分類垃圾桶,忠侖公園擺放在志愿者服務驛站旁邊,南湖公園擺放在南門入口處,都是人員密集的地方。忠侖公園內部的LED屏幕,也滾動播放與垃圾分類相關的內容。
6月初,市市政園林局印發(fā)了《城市公園垃圾分類和垃圾不落地實施方案》,對公園內的垃圾分類提出了相關要求。各責任單位充分利用宣傳欄、微信公眾號、LED屏等,通過分發(fā)垃圾分類宣傳材料、志愿者勸導等多種形式,介紹垃圾分類基礎知識和分類標準,廣泛宣傳垃圾不落地的常識和意義。
市管、區(qū)屬各公園管理單位將對所轄公園環(huán)衛(wèi)基礎設施進行摸底統(tǒng)計,近期將完善垃圾分類硬件設施,為垃圾不落地創(chuàng)造條件。在園區(qū)人流量較大和顯著的位置擺放垃圾分類指導牌、宣傳告示等,做到投放位置醒目合理,指導市民游客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延伸閱讀】
一噸綠化垃圾可漚肥0.6噸
枝葉粉碎廠是綠化垃圾的末端處理點。記者在現場看到,卡車把修剪、收集的殘枝落葉運到這里,首先要挑揀。工人把摻雜其中的生活垃圾撿干凈,再把枝葉放進傳送帶,送入粉碎機碾成碎末。據介紹,枝葉粉碎廠每天可以處理20噸至30噸的綠化垃圾,一噸可以漚制成0.6噸肥料。
在枝葉粉碎廠機械設備的另一端,有一堆正在漚制的有機肥。這些原先的綠化垃圾看上去發(fā)黑,湊近聞沒有什么異味,只有一股淡淡的青草味。據了解,有機肥漚制采取純天然發(fā)酵方法,無須添加其他化學物質。為了增加肥料的有機質,會在植物碎末中攪拌海蠣殼、豬糞等,不過經充分漚制后,豬糞的氣味就散發(fā)消失了。
有機肥是自產自銷,由市綠化管理中心漚制后投用到道路綠化,目前的產量可以滿足大部分道路的施肥。此前,市綠化管理中心在探索這種綠色環(huán)保的施肥模式時,因技術不夠成熟,產量不大。目前這項技術已運用較成熟,具有較高的經濟、環(huán)保效益,近幾年來推廣的力度也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