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別重逢,一家人來不及更多言語。第二天一早,陳順心5點多就出門,到工地干活。而1個小時后,趙霞塞給剛來廈門的碩研幾塊錢,讓他幫忙安頓妹妹的午飯。接下來的一天里,只有到了傍晚,碩研才能一家團聚。
聽說有本字帖不錯,趙霞特地買了一本,想給碩研練習(xí)。不過,碩研對此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哥哥會打游戲給我看。”奶聲奶氣的妹妹陳依對記者說。
碩研說,除了看電腦、玩手機,肚子餓了,他就會帶著妹妹下樓吃飯。吃完飯,他們倆又會回出租屋。
“孩子很乖,不會出門亂跑。”談起兒子,趙霞一直用“獨立、成熟”來形容。
未來的理想|長大想學(xué)修車賺錢
上學(xué)的日子里,小碩研看到同學(xué)的父母來接送,觸景生情,心里便會開始想念千里之外的父母。小小年紀的他,有時候也會不接爸媽的電話,以此來表示自己的不滿。不過,更多的時候,想父母了,只要爺爺奶奶的手機在,他便會給父母打電話。
常年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以至于來廈門過暑假時,小碩研會“口誤”。“他有時候會不小心叫我‘奶奶’,然后馬上意識到叫錯了。”趙霞有些心酸地說。不過,孩子能到身邊,夫妻倆也很高興。“起碼能天天見到。”陳順心說。
“長大了我想學(xué)修車賺錢。”談及未來,10歲的小碩研說,他在電視上看過,覺得這可能是一份賺大錢的事業(yè),便有了第一份人生規(guī)劃……而陳順心則希望,陳碩研長大了能去當(dāng)兵。
無奈的選擇|妹妹也將成“候鳥兒童”
“很聰明,什么事情跟她一說就會。”陳碩研的妹妹陳依剛滿2周歲,除了聰明,自理能力也很強。趙霞說,2歲的時候,小陳依就會自己穿衣服。
“她還很懂事,有天早上,我上班起早了,便躺在床上休息。醒來時,發(fā)現(xiàn)陳依已經(jīng)幫我把露在外面的腳蓋上了被子。”趙霞說。
看著這個聰明懂事的女兒,陳順心卻有些愧疚,因為工地活計不穩(wěn)定,以目前的情況看,小陳依并不符合入學(xué)條件。等長大些,要上小學(xué)了,小陳依也會和哥哥一樣,要在老家上學(xué)。
3年來,陳順心一家都是在廈門過的春節(jié)。“沒辦法。”陳順心說,夫妻倆一年收入七八萬元,省吃儉用,一年只能省下三萬多元。如果回家過年,各種花銷可能就會讓一年的辛苦付諸東流。
這次,小碩研帶來的行李里裝著西瓜、辣椒等果蔬。“父母忙農(nóng)活沒空來,這也算是他們的一片心意吧。”陳順心感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