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時刻
才跳下十秒鐘
氧氣面罩漏氣
躍下10秒,距地面約29000英尺時,突然發(fā)生意外:一股氣流從嘴巴沖向鼻梁骨,氧氣面罩漏氣了!
情急之下,林資超趕緊用手捂緊面罩:9000米高空含氧量僅有地面的31.6%,失氧可能危及生命。
“仔細想想,就連保護裝備也會一定程度束縛動作。”林資超說,戴上護目鏡后,視野范圍受限,無法看清執(zhí)行緊急程序的手柄;而厚厚的防寒手套,也讓他失去了觸摸手感……好在,他一直緊按面罩,降落到15000英尺氧氣足夠時,才敢松開手。
“保命重要。”林資超笑著說,如果降落傘出問題,就第一時間摘掉手套和護目鏡,執(zhí)行降落傘緊急程序,就算凍傷也能活下來。
30000英尺是一次挑戰(zhàn)——2016年3月,林資超才在美國接觸跳傘,還是和教練綁在一起的,那時他就決定考A類執(zhí)照自己跳。不過,此前無論練習還是考USPA(美國跳傘協(xié)會)執(zhí)照,林資超總共只有200次從12500英尺(約3810米)躍下的經(jīng)驗。
第一次課程,教練花90%的時間講解“如何處理降落傘故障”;取得A類執(zhí)照前,學員必須日復一日地接受緊急情況處理復習課。林資超十分感慨:每一次重復,都是一個將知識轉化為“下意識”自救動作的過程。
驕傲一瞬
胸口藏著國旗
高空拿出拍攝
跳傘教練并不知道,在高空中,林資超悄悄地“不聽話了”。
超高空跳傘危險系數(shù)高,為安全起見,教練不希望跳傘者做多余動作。而林資超的秘密藏在左胸前的口袋里——跳傘前,他將一面小小的五星紅旗折疊好,放進口袋,還用別針將國旗一角和口袋相連。當降落傘順利打開,自己處于相對安全高度時,林資超慢慢抽出國旗,用攝像機記錄下它飄揚于1700多米高空中的一幕。
此刻,林資超的心中,滿是興奮與自豪——作為一名中國人,他挑戰(zhàn)了極限;作為一名年輕人,他達成了目標。其實,中國人不僅是身份的代表,更是推動林資超向前的動力——學習跳傘初期,每當站在艙門前準備跳時,總有一個念頭戰(zhàn)勝恐懼感:“我是飛機上唯一的中國人,無論如何,向下跳,不能讓其他人看笑話!”
林資超說,根據(jù)美國跳傘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他是福建省第一個持有跳傘C類執(zhí)照(分ABCD四級,A級為最初級,越往后難度越高)的人,同時也是第一個挑戰(zhàn)30000英尺超高空跳傘的人。完成目標后,他還有一個心愿,就是找到省內志同道合的人。
【幕后】
密集跳傘 還曾摔傷
2016年底,剛取得跳傘協(xié)會A類執(zhí)照的林資超,為了突破自己,定了個“大目標”:18個月內要達到超高空跳傘要求——通過FAA(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認證的飛行員體檢,并考取跳傘協(xié)會C類執(zhí)照。
結果,今年正月有國內跳傘愛好者說自己打算5月去跳30000英尺。不甘落后的林資超決定賭一把:將挑戰(zhàn)提前一年。這意味著,在接下來100多天里,他必須“刷”足C類執(zhí)照所要求的200次跳傘——他此前只有25次,還必須補175跳。
“你看,我手上的傷疤到現(xiàn)在還有。”林資超指著手肘說,一次著陸時不慎摔倒磨破了手腳,也摔壞了手機,因此“失聯(lián)”兩天。當他修好手機,微信好友群里已經(jīng)“炸開了鍋”:你還活著嗎?你怎么了!我們都要急瘋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