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春華已馴化500多種植物。
【手寫心語】

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植物在廈門安家,把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 ——彭春華
臺海網(wǎng)5月2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這是一種新鮮的職業(yè),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從業(yè)者的使命是精心照顧外來的植物品種,使其適應(yīng)廈門的水土,之后順利走出實驗室“溫室”,到公共綠地、道路“上崗”。這群人就是園林栽培繁育師。
彭春華就是其中一員,現(xiàn)擔(dān)任植物園栽培繁育班班長。從1999年來廈至今,他已先后成功馴化繁育500多種、約10萬株新優(yōu)植物,為廈門園林添綠添彩。今年,彭春華榮獲“廈門市勞動模范”的榮譽(yù)。
種下外地請來的“貴客”,兩三年內(nèi)要堅持寫觀察日記
昨天,記者在植物園內(nèi)拐了很久,才找到藏身山谷的植物引種馴化基地?;乩锓N了很多平時并不常見的植物,即使是路邊不起眼的竹子、花朵,也可能是彭春華和同事費心從外地請來的“貴客”。
“這是花葉唐竹,原產(chǎn)在四川、云南一帶。那是從廣東引來的鴛鴦茉莉,這種花我很喜歡。就像名字一樣,它會同時開出白色和紫色兩種花。”彭春華蹲下身來,撫觸鴛鴦茉莉的葉片,如同對待寶貝一樣。
基地大棚內(nèi)還有不少“寶貝”等待彭春華他們的呵護(hù)。有的植物現(xiàn)在還只是一根樹枝,剛剛長出嫩芽。“我們引種過來的植物是母體,拿母體做實驗,有的取葉片,有的取枝條,插在土里,進(jìn)行扦插種植實驗。”彭春華說,每種植物旁都插著防水紙牌,上面寫著種植時間。
種植實驗開始后,大約在兩三年內(nèi),彭春華和同事都要堅持寫觀察日記,日記記錄植物各生長要素的變化。“我會帶著尺子等工具,如果植物‘長高了’,長得好,我就很高興。”彭春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