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習(xí)俗送王船,用火燒王船的方式寄托民眾祛邪、避災(zāi)、祈福的美好愿望。王船都燒掉了有些可惜,于是廈港龍珠殿請來一群中老年能工巧匠,在沙坡尾避風(fēng)塢旁的工棚內(nèi),建造一艘可永久觀賞的王船。王船尚未完工,但已顯示出魅力,“五一”期間每天吸引上千名游客參觀。據(jù)了解,這艘長達(dá)10.58米的王船將力爭在5月底前完成建造。
臺海網(wǎng)5月1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像做藝術(shù)品一樣做這艘船
木工和雕刻就花兩個月

78歲鐘慶豐劉東華攝
78歲的鐘慶豐是鐘宅人,是廈門市“造王船”技藝傳承人,也是這艘王船的建造者之一。
鐘慶豐說,這艘王船的木工和雕刻就需要花兩個月,建造時就像做藝術(shù)品那樣認(rèn)真。船體內(nèi)部,50余根“肋骨”連接起每一片木板,每根“肋骨”中間都被削去一部分,呈弧狀。廈港龍珠殿理事黃錫源說,這非??简瀻煾档墓α?弧度過大,“肋骨”的承受能力降低,易折斷;弧度過小則減少了船艙容積。而鐘慶豐精湛的造船手藝,使得這艘王船的弧度恰到好處。
鐘慶豐19歲就在造船廠當(dāng)學(xué)徒。上世紀(jì)80年代,造王船手藝在鐘宅失傳,只能用紙船替代,他就萌生了造王船的念頭。1984年,他造出了第一艘王船,長約4米。后來,他的王船越造越大,去年還造出了一艘9.6米長的王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