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了多種方法,終于將手機撈起來
鄭女士說,下水管道很細,手不能直接伸下去,為此工作人員們想了很多辦法:先是在棍子的前端貼上海綿膠,希望用海綿膠粘住手機,不過管道內(nèi)都是水,海綿膠一沾水就失去了黏性;這一招不行,他們又想到在棍子前端裝個鉤子,鉤住手機后面的支架,不過,手機和支架之間沒有縫隙,鉤子沒辦法鉤住手機支架;其中一名工作人員帶來了維修箱,他從箱子中拿出一塊磁鐵,想用磁鐵吸住手機,但也沒能成功;在場的另一名工作人員又給其他同事打電話,讓對方去江頭附近找找,看有沒有長夾子賣。
經(jīng)過反復試驗,他們終于找對了方法:一個人用兩根細棍子夾住手機兩側(cè),慢慢將手機拖到管道口,再用手撈起來。
一個多小時后,手機終于回到了鄭女士手中,所幸手機卡并沒有被泡壞。“太感謝他們了,希望借《廈門晚報》表揚他們。”鄭女士開心地說,她一度都想過放棄,但酒店工作人員并沒有放棄,他們一直在努力,甚至連午飯都沒吃。
酒店相關負責人說,這種情況在酒店里也發(fā)生過幾次,掉進廁所里的幾乎都是手機。只要有可能,他們都會全力以赴幫忙,不管花費多少時間都要幫顧客撈起來。
業(yè)內(nèi)人士說,掉進水里的手機,只要及時撈起來,里面的信息不會丟。
【相關案例】
難道是跟廁所有仇?
兩部手機都掉進廁所
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大學校園里。近日,林同學在宿舍廁所洗澡時,她將手機放在衣架上的衣服里,洗完澡伸手拿衣服,她忘了衣服里有手機,結(jié)果手機直接掉進馬桶里,她馬上伸手去撈,結(jié)果還是壞了。
過了幾日,她跟朋友借了一部蘋果手機暫時用一下。這次也發(fā)生了意外——課間休息她去上廁所,手機就放在背帶褲前面的口袋里。她平時很少穿背帶褲,也很少去關注前面的那個口袋。上完廁所起身時,手機又掉進馬桶里了,她連忙去找保潔員幫忙,保潔員用一把彎曲的鉗子將手機夾了出來,不過送去維修時,維修人員告訴她,手機進水嚴重,電池與主板均已損壞,無法再使用了。
“我可能跟廁所有仇,以后再也不敢將手機帶去廁所了。”林同學自嘲道。
【提醒】
手機撈出后不要甩水
我市一手機維修中心工作人員支招,手機掉進水里后,要第一時間將手機撈出來,這樣損害才能降到最低;手機撈出后,要迅速擦干手機表面的水跡,切記不要嘗試開啟手機,如果手機是開機狀態(tài)應該馬上關機;千萬不要嘗試甩水,這樣會讓水跑到原本沒有水的地方,要盡量用吸水紙將能看到的水先擦干;擦干水跡后,可以把手機埋在生米里面,至少要埋12小時以上,這樣可以將手機內(nèi)部殘留的水珠、水汽吸走。
工作人員提醒,一切的應急解救辦法都沒有辦法確保手機里面的水完全清除,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將手機送往維修中心進行專業(yè)處理。
【微調(diào)查】
即使撈起來也不敢再用
您是否有不小心將隨身物品掉進廁所的經(jīng)歷?遇到這種情況您該怎么辦?
記者就這兩個問題展開微調(diào)查,在受訪的44人中,有28人都有隨身物品掉進廁所的經(jīng)歷,其中15人掉過手機,4人掉過鑰匙,還有人掉過錢、校園卡、戒指,甚至還有人掉過背帶褲的帶子。
物品掉進廁所,有19人會嘗試“拯救”,5人堅決表示,即使這些東西撈起來了,也堅決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