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場4】
魚鱗粘在路面
下水道擋板破損
地點:長欣花園、富祥苑周邊
時間:3月23日12時20分
來到長欣花園37號樓附近,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自行車、紙皮箱等堆積在小區(qū)門口的景象。占道的情況還不止這一處——沿著人行道往鐘林路方向走,一家文具店門口,兩摞凳子、一個茶幾和玩具車軌道就擺放在人行道上,甚至擋住了一部分盲道。
長欣花園對面,富祥苑外圍,蓋在下水道上的水泥板已長出了青苔。由于水泥板破損,不少下水道“衣不蔽體”,還散落著煙頭、塑料袋等小件垃圾,不時有蒼蠅從里面飛出。
與此同時,魚鱗、魚鰭的痕跡隨處可見:粘在窨井蓋縫隙中,形成一層污垢;掉在人行道上,遠看過去如同小范圍“降雪”……地面磚塊的接縫中,還可以看到不少掉落的菜葉。小金星幼兒園對面,一名老人正在收拾菜攤。他拿起地面上的一棵油菜,剝下外面的葉子,隨手往行道樹坑里就是一丟。
【暗訪團手記】
“家門口”臟亂差
大家一起來治理
小區(qū),作為市民的居住之地,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存在。本該干凈、整潔、有序,卻飽受臟亂差的“侵襲”。
連日來,我們在走訪中看到,流動攤販已經(jīng)來到居民的家門口,一同前來的,是衛(wèi)生及噪音問題——大清早,就能被樓下攤販的叫賣聲吵醒;回趟家,還得小心翼翼地趟過污水。
破壞“家門口”環(huán)境的,不僅僅是攤販,還有部分不夠自覺的居民:亂扔垃圾、堆砌雜物,甚至把綠化帶變成了菜園子……這樣的場景,實在是與“家”的定義,大相徑庭。
“家門口”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活質(zhì)量,也最能直觀體現(xiàn)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家門口”的臟亂差,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共同來治理。
相關部門應將管理落實到位,將責任落實到人,協(xié)作聯(lián)動,齊抓共管,守好居民家門口,還他們一個整潔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物業(yè)應盡到管理的職責,不僅小區(qū)內(nèi)部要管,小區(qū)的外圍也要適當干預;店家也要做好“門前三包”,管好自家門口的一畝三分地;至于居民,應該先在心中算好一筆賬:在流動攤販上購物,或許得到了一點便宜,但給自己帶來的卻是生活環(huán)境的破壞、小區(qū)品位的被拉低,到頭來,得不償失。
唯有市民、店家、物業(yè)和政府共同攜手,“家門口”的干凈整潔,才能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