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3月16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29年前辦理的一本房產證上,錯了兩個名字。翔安大嶝東埕社區(qū)村民曾先生最近要辦理房產手續(xù)才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但因年代久遠和父親過世,更正遇到很大麻煩。大嶝邊防派出所民警聶凱奔走一個多月,終于促成了一份翔實的調查報告,幫曾先生解決了這一難題。昨日,曾先生特地給民警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今年2月份,曾先生帶著房產證,來到大嶝邊防派出所。“快被愁死了。”曾先生說,他手上這本房產證是1988年辦的,當時的登記人是他父親。之后,房產證就一直保管在母親那里,直到今年,曾先生女兒成家后想重新立戶,一家人才將房產證拿出來,卻發(fā)現(xiàn)該房產證上登記的名字,與身份證上的名字相比,有兩處存在同音不同字的情況,分別是曾先生父親的名字,和曾先生本人的名字。
“我父親1998年就去世了,沒辦法證明登記錯了。”曾先生說,他本人多次前往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均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法,無奈之下他只能到大嶝邊防派出所尋求幫助。
在聽完曾先生講述完困擾后,該所教導員林樹根立即指派社區(qū)民警聶凱調查。之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社區(qū)民警聶凱多次到該社區(qū),向老村民、曾先生家的親戚、鄰居、村兩委成員了解情況,還積極與翔安分局戶政科協(xié)調。最終,該所出具了一份調查報告。曾先生拿著該調查報告到相關部門將所需要的材料補齊后,得償所愿。
據(jù)介紹,近年來大嶝邊防派出所已累計協(xié)調解決轄區(qū)12名“黑戶”問題,為外來人員解決辦理證件、落實戶口等事項150余件。這個戶籍窗口也被轄區(qū)群眾親切地稱為最接地氣、最貼民心的“愛民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