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影響人
媽媽愛理財 兒子少年就上金融課
這樣一位具備獨特理財眼光的95后男生,是如何培養(yǎng)出來的?
MUMU跟導報記者講述了他記憶中的一件事。在他童年時,有一回跟外公去八市買菜,他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人都習慣跟商販討價還價,但外公從不。問為什么時,外公回答:“何必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讓自己一天都心情不好。該掙的錢,得給人家掙。”外公的一句話,讓MUMU受益終生。“掙錢也好,合作也罷,多一點利益給人家,不要斤斤計較,才會長長久久。”MUMU說。
如果說外公影響他的是為人處世之道,而媽媽對MUMU的理財卻起到了耳濡目染之益。MUMU說,他們家是做水產(chǎn)生意的,媽媽很懂得理財投資。比如,她買包,不怕貴,只怕假,永遠只買一個牌——愛瑪仕?,F(xiàn)在在拍賣行,媽媽的愛包依然能拍出好價錢。
和中國所有的母親一樣,MU-MU媽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于是她把年幼的MUMU送去香港,在一位大提琴老師身邊度過。13歲那年,MUMU考入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同年,他又入選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利用暑假時間,他跟著管樂團,滿世界巡演。也就是說,MUMU13歲之后的所有開支,包括他玩的上萬只昂貴玩偶,全是自食其力。
第二件事,MUMU媽媽讓孩子在學琴的業(yè)余時間,報讀了香港花旗銀行開設(shè)的少年金融理財課。MU-MU說,他上的第一堂課,老師教的是如何分配遺產(chǎn);第二堂課,教的是如何在離婚時獲得最大利益;第三堂課,才是真正學習如何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