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司機在等紅燈時抽煙,并把手伸出車窗彈煙灰。
臺海網(wǎng)2月22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在狹小的駕駛座,有的司機左手操控方向盤,右手握著手機戳戳點點——真忙;有的司機右手把持方向盤,左手指間夾著一根香煙,整個左胳膊搭靠在車窗上,煙灰一路飛彈——真“悠閑”!
近日,“荷蘭式開門法”在網(wǎng)上熱傳:下車時,用距車門較遠的手開門,這樣就會使你的上半身自然轉(zhuǎn)動,眼睛觀察后視鏡,此法可讓駕駛員養(yǎng)成下車觀察后方情況的習慣。一個小動作,可以增加行車安全。而記者連日來在廈門多條路段觀察到的兩個頻繁出現(xiàn)的小動作,卻讓行車安全、城市文明打了折扣。
文/本報記者 羅子泓 王玉婷
圖/本報記者 林銘鴻
鏡頭1
皮卡車司機低頭看手機 差點蹭到路人
20日下午,記者來到湖濱北路外國語學校附近的人行天橋下。
下午4時43分至5時13分的半小時內(nèi),從湖濱北路往建興路方向的右轉(zhuǎn)車道上,10名司機邊開車邊看手機或者打電話。其中一名司機在打電話時明顯降下速度,緊跟其后的中巴車不得不按喇叭,以示提醒。
另一路記者蹲守在湖濱北路與長青路交叉口,下午5時30分,記者等紅燈的30秒內(nèi),十幾輛車左轉(zhuǎn),其中兩輛車的司機邊開車邊低頭看手機,還有一輛車的司機悠閑地向車外吐著煙圈。
隨后,記者來到呂厝路口,一輛載貨的皮卡車“橫沖直撞”,司機開車時低頭看手機,幾乎壓著馬路最外側(cè)的行車線,差點蹭到路邊一名等紅燈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