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2月1日訊(廈門日報記者 佘崢)昨天早上8:30,青年志愿者巴利娜套上紅馬甲,在廈大大南校門上崗,她是俄羅斯人,是廈大外文系對外漢語教學(xué)博士生。春節(jié)前,廈大征集青年志愿者,她自愿報名參加,從初一到初七,她要工作六天,只有初二休息。
巴利娜每天8:30到12:00在青年志愿者“崗?fù)?rdquo;上崗。巴利娜一般要帶著圍巾,把圍巾鋪在腿上取暖。她用流利的中文解釋她春節(jié)假期在那里風(fēng)吹日曬的原因:我喜歡廈大,我希望別人也喜歡廈大。
這時有游客問她:聽說這里有個很出名的湖,怎么走???巴利娜告訴他們:那叫芙蓉湖,直走,向右拐就是了。巴利娜每天都要為許多游客指路,不過這不是她被問得最多的問題。這位俄羅斯姑娘說,游客最常問的問題是:衛(wèi)生間在哪?哪里有吃的?
巴利娜一度想記下自己一個上午要回答多少問題,但很快就放棄這個打算——這幾天,廈大簡直是“人山人海”。最讓這位俄羅斯姑娘為難的問題來自那些并沒有做好旅游攻略的游客,他們直愣愣地問:廈大怎么玩啊?
巴利娜只好耐心地問他們想在廈大停留多長時間,然后為他們規(guī)劃路線,通常,她會向他們介紹她自己最喜歡的上弦場。巴利娜說,可惜的是,不少人認(rèn)為那只是個操場,有什么好看的?更多人喜歡去芙蓉隧道看涂鴉墻。
還有的游客看到穿著青年志愿者紅馬甲的老外,驚訝得連自己要問的問題都忘記了,轉(zhuǎn)而問她:你是哪里的人???
巴利娜最遺憾的是一位“上了年紀(jì)的女士”,她畢業(yè)于廈大,想找當(dāng)年的老師,但是,沒有任何的聯(lián)系方式,巴利娜沒能幫助到她,她一直有點自責(zé),過后專門請教了老師,后者告訴她:這類情況可以讓他們?nèi)フ以谥鳂抢镏蛋嗟谋0玻麄冇懈嗟霓k法。
平淡的答疑解惑中也有笑點,譬如說,不時有要到南普陀的游客誤闖入廈大,張口就問:這是南普陀嗎?巴利娜要忍住笑才能告訴他們:走錯門了!不過,她因此很自豪,巴利娜說,這是因為廈大背后就是五老峰,而且廈大的很多建筑“很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