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鼓浪嶼雞山
鼓浪嶼雞山與日光巖相望而立,卻不染塵囂,自享一份安寧。雞山又名“雞母山”,山前有巨石如母雞護雛,故名。
傳說從前有一對神雞飛來鼓浪嶼棲身,筑巢下卵育雛。不久,雄的出走,飛到烏隴山麓去了。雌的便四處尋找,到處分身化為山石,留下后溪“雞母山”、坂頭“雞母石山”等。然而,母雞最后沒有找到雄雞,就飲恨咬斷舌頭,舌頭飛到梧村,化為“雞舌山”。母雞則在鼓浪嶼望夫化石。它所在的那座山就叫“雞母山”,它面向的路就叫“雞山路”。
金雞亭

關于金雞亭的得名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源于“金雞石”。相傳舊時馬隴山郊野古道旁有一塊天然怪石,據(jù)說狀如金雞獨立,稱“金雞石”。相傳石上還鐫有朱熹所題的“有泉德邱”,人們就把建于山上的避雨亭叫“金雞亭”。
另一種說法是在靠臥龍曉城處,原禾山鄉(xiāng)西林村附近馬隴山麓有一座寺廟,叫“金雞亭”,又稱“普光寺”。據(jù)說舊時此處郊野之雞會領先于全島的雞打鳴報曉。所以這里也就有了“金雞曉唱”之美譽,是古廈門的“小八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