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月2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文 常海軍/圖 通訊員 陸愛玉 李琪彬)對他們來說,世界真大,大到泉州、莆田、三明、廈門的命運流轉,大到橫跨福建和山東的天南海北;對他們來說,世界也小,小到相守凝望,只有ICU里9平方米的空間。
時間說長也長,長到陪伴彼此,風雨坎坷已62年;說短也短,短到如今每天只剩半小時探視的甜蜜時光。
每天下午3點,81歲的她,準時出現(xiàn)在病床邊,為他按摩、梳頭。兩次病危送進廈門中醫(yī)院重癥病房,90歲的他,插著氣管,依靠著呼吸機,但他依舊為了她心跳,等著明天,她再來。
約會
重癥病房,每天為他梳頭
每天下午1點40分,81歲的奶奶李敬治準時起床,她要去赴一個不能遲到的約定。前一天已經(jīng)說好了,“明天下午,我再來看你”。
打兩個雞蛋,煮一碗蛋花湯,再絞碎成汁。蛋花顆粒的粗細,剛好能抽進針筒里。這是精心量好的刻度,為了能打進鼻飼管,給病床上的他補充營養(yǎng)。
2點15分出門,從公路征費中心站,到中醫(yī)院站,6個公交站點,15分鐘路程。下午3點,廈門中醫(yī)院重癥病房探視門一開,她準時出現(xiàn)在他的病床邊。
他叫王芝亭,90歲高齡。全身上下插滿了管子,氣管也被切開,他不再說話。但一個簡單的眼神和手勢,她就都懂了。
他的手往下面指了指,她懂,為他捏腳按摩。手指在空中擺了個字母“C”,他又指了指身下,她也懂,“這是說屁股疼,是不是長東西了?”別人看,他并不放心,他要她親口告訴他。
短短半小時里,她總會拿張紙巾,為他擦去臉上的油光,再給他梳梳頭。從頭發(fā)茂盛的壯年,到現(xiàn)在白發(fā)稀疏,梳頭的習慣一直沒改。
梳齒拂過的時候,他閉上眼睛,一臉安詳。他側一側腦袋,換了個角度。擺一擺腦袋,她就收起梳子,“他說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