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物也當爆炸物對待
工作中,排爆警察除了要面對各類隨時可能爆炸的爆炸物外,還要排查各類可疑物,盡管有些是“誤會”,但他們也不敢有絲毫怠慢。“這份工作,容不得半點思想麻痹,否則就離危險不遠了。”
11月5日中午,同安五顯鎮(zhèn)公交總站工作人員報警稱,641路公交車司機在車上撿到一個無人認領的紅色購物袋,打開袋子后發(fā)現(xiàn)一個疑似爆炸裝置。
丁劍榕和同事趕到現(xiàn)場,他們先將該可疑物轉(zhuǎn)移到安全地帶。丁劍榕通過X光機檢測,發(fā)現(xiàn)內(nèi)部有一個定時器設備,以及兩根疑似雷管的裝置,“但其內(nèi)部線路并非完整的爆炸裝置線路,所以我們初步判斷這不是爆炸物,但又不敢完全確定。”
丁劍榕仔細對該可疑物手工拆解,最終發(fā)現(xiàn)該可疑物并非爆炸物品。成功排除險情后,丁劍榕將該裝置交由同安公安分局刑偵部門處理。類似這樣發(fā)現(xiàn)可疑物的情況,丁劍榕和隊友們之前碰到過多次,但他們都當成爆炸物來處理,最終確定是虛驚一場。
做事沉穩(wěn),還要膽大心細
排爆警察所面對的,是一觸即發(fā)的涉爆現(xiàn)場,危險性可想而知。排爆工作的原則就是盡最大努力保護安全,讓損失降到最小。
丁劍榕說:“在排爆過程中,有兩種情況是最要命的:一是思想麻痹,未按既定的程序穩(wěn)扎穩(wěn)打拆解,而選擇‘跳步走’,這往往可能導致險情出現(xiàn)。之前外地有一位同行太大意,直接用手提可疑物,導致手被炸斷;二是‘怕死’心理,這會讓排爆手無法集中精神拆解爆炸物。”所以,排爆警察要先過心理博弈這一關,要具備做事沉穩(wěn)、膽大心細的品質(zhì)。
“如果有隊員沒法做到心態(tài)平靜,就要多進行‘數(shù)豆子’訓練,打磨心境。”丁劍榕說。
背后故事
“拆彈專家”兒時最愛放鞭炮
廈門網(wǎng)-海西晨報訊 (記者陳小斌)“我們隊員都按照既定的程序走,每次出任務前,我們也會多次強調(diào),不要麻痹大意。”丁劍榕說,在執(zhí)行任務時,如果擔任主排手,他大都會穿上80斤重的排爆服,像做刺繡般細心地為爆炸物做“手術”。
如果在炎熱的夏季穿上排爆服,體力不足的話,幾分鐘內(nèi)就可能全身發(fā)汗、身體不適,導致排爆失敗率驟增。為確保體力充沛,丁劍榕和同事每天下午都要進行體能訓練,跑步3公里至5公里。
平時,他們還要熟練掌握各種電路構造,隊員之間也互相制作模擬炸彈讓對方拆解。一旦有新的爆炸技術出現(xiàn),他們也會立即“跟上”。
排爆時常穿80斤排爆服
2000年,丁劍榕到廈門市特警支隊第一大隊二中隊,開始其“拆彈生涯”,一做就做了16年。
丁劍榕對該職業(yè)的向往,源于小時候喜歡放鞭炮。煙花爆竹如何生產(chǎn)出來?如何讓它們炸不了?這些問題他都非常感興趣。如今,從事這行多年,他深知這份工作的危險性,每次執(zhí)行任務時,他都小心再小心。
為了讓家人少擔心,這16年來,丁劍榕沒主動跟家人說他是一名排爆警察,家人也沒問他具體工作職責,只知道丁劍榕是一名他們引以為傲的特警,平時工作很忙。
丁劍榕說,家里的人情世故和孩子的學習教育,大都是其愛人和父母在顧著。有時他執(zhí)行任務,一出差就是好幾個月。“家里的事情我?guī)缀醵碱櫜簧?,感覺這些年來,虧欠家人太多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