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導報記者:生這么多,生活如此艱辛,后悔過嗎?
夏月嬋:后悔過,只是沒料到老公會出事。這也許就是“命”。
導報記者:是怎樣的壓力,讓你們?nèi)绱藞?zhí)著非要生到男孩才甘心?
夏月嬋:我老公是獨子,兩位老人苦了一輩子,我們?nèi)绻麤]有給他們生個孫子,自己心里過意不去。兩位老人倒也沒說什么,我們覺得對不起他們,讓他們出門都抬不起頭來。因為在我們老家,男孩才是繼承“香火”之人。
專家
為了面子,還是為了孩子
針對這種“超生游擊隊”,集美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巨東紅老師說,中國很多人在傳統(tǒng)上偏好男孩,但生育,除了要遵守政策和法律,也要考慮現(xiàn)實育兒成本問題。要孩子前,需要幾個方面的準備,比如物資、父母心理,還有社會資源等。
“我們既要考慮到家庭需求,也要考慮到社會整體情況。”巨老師說,“中國為什么要用計劃生育來控制人口,哪怕是政策逐漸放開,但在生育部分,一定要根據(jù)社會發(fā)展和家庭發(fā)展的狀況來做計劃調(diào)整,放開不意味著不要計劃生育。”
像王忠馗夫婦的處境,巨老師覺得:“面子其實是他們主觀感受的。隨著社會進步,女性在社會中的能力和責任感并不比男性低。你是為了別人的眼光,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或是為了高質(zhì)量的生活,這些都要去理性分析和判斷的。如果生育孩子的數(shù)量超過家庭所負擔的范圍,超越了法律的界線,應該慎重去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