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
沒有線下推廣人員
鏈接平安信貸服務
對于此事,陸金所的公關人員表示,陸金所是一家投資理財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在全國都沒有線下理財門店,也沒有線下推廣人員,林先生不是他們公司的員工,從他提供的注冊方式來看,不排除其是利用平臺推薦好友的獎勵規(guī)則來獲利。
那么,贊助的背后,是否有金融機構推波助瀾呢?陸金所的官方客服人員表示,他們并不提供贊助及借貸服務,只做投資理財。
不過,記者注冊陸金所App后發(fā)現(xiàn),該App頁面上鏈接了平安銀行的信貸業(yè)務。陸金所的公關人員表示,這是一種導流,平安銀行的大部分公司業(yè)務都在上面。
記者聯(lián)系了“導流”所指向的平安普惠和平安易貸兩家機構。平安普惠的客服人員表示,他們專注于線下借貸,只有提供工作證明和營業(yè)執(zhí)照才能借錢,學生這一群體被擋在了個人借貸用戶之外。而平安易貸則主要從事網(wǎng)絡借貸,個人借貸的條件為:年滿21周歲,擁有銀行信用卡,或是開通手機支付、支付寶、螞蟻花唄任意一項支付平臺——并未針對學生設置門檻。
中介
自稱活動策劃
介紹“生財之道”
那么,提供贊助的林先生又是什么人呢?昨日下午,記者從校方得到了林先生的聯(lián)系方式。林先生自稱是一名舞臺活動策劃,但“手中確實有資源可以拿到錢”。當記者表示希望獲得500元的活動經(jīng)費時,他向記者透露了“生財之道”——找人注冊App。
林先生進一步解釋,記者必須找到30個人完成同一件事,共三個步驟:第一,掃描專屬于他的二維碼,下載平安銀行的App;第二,綁定銀行卡和身份證號進行注冊;第三,買一個一元錢的理財產(chǎn)品“平安陸金所”。之后,當記者傳送成功購買理財產(chǎn)品的截圖,并報上30個人的用戶名、電話號碼,就能從林先生那里拿到錢。
記者手記
還學校一片凈土
賺錢的念頭早已打進了象牙塔。學校為了鍛煉學生,主動向校外拉贊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學生與社會接軌,也無可厚非。但是,校外的企業(yè)贊助打的是什么主意,就需要深思了。
早些年,銀行信用卡發(fā)卡大戰(zhàn),很多工作人員為了業(yè)績,瞄準了龐大的大學生群體,低門檻吸納他們辦卡,導致了許多大學生卡奴的出現(xiàn)?,F(xiàn)在,陸金所等網(wǎng)絡理財機構,采取了同樣“拉人頭給獎勵”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