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先生說,隨后就陸續(xù)有親戚朋友看到這條朋友圈,聞訊而來,其中就包括柯先生的嫂子張女士。“蔡某某說,到過年之前,可以幫我把信用卡原本1萬元的貸款額度提升到6萬元,但卡要交給他,密碼也要告訴他。”張女士說,“他說要收取10%的手續(xù)費,歸還信用卡時再支付。”
10月9日,張女士把卡給了蔡某某,到了11月初,張女士收到短信提醒,自己的信用卡額度確實從1萬元提升到了19000元。但不到一個月,張女士又發(fā)現(xiàn)額度提升后,信用卡竟被人“刷爆”了。“我卡里原本還剩2000元的貸款額度,加上提升后多出的9000元額度,全都被刷光了。”張女士說,“我問蔡某某怎么回事,他說是操作需要,交易金額多一些,額度更容易提升。”
然而,本周一晚上,蔡某某的“失聯(lián)”,讓張女士認定“自己受騙了”。張女士告訴記者,周一時,信用卡的還款日眼看就要到了,而蔡某某不接電話也不回微信,于是張女士前往同安大同派出所報警。
據(jù)了解,還有多名市民遭遇蔡某某的“信用卡提額”之局。家住同安的市民陳小姐稱,自己不僅信用卡被刷了兩萬元,蔡某某還用她的信用卡辦理了一筆11萬元的貸款,目前這筆債務(wù)也落到了她的頭上。許多遭遇此事的市民認為,蔡某某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個“局”,自己顯然已經(jīng)被騙了。
【蹊蹺】
借貸App也被“盜” 靠驗證碼找到線索
張女士稱,除了信用卡被“刷爆”,自己還遭遇了蔡某某的“借款A(yù)pp騙局”,被其在共計10多個App上借走一萬余元。最終,她通過十幾條短信驗證碼,才得知了這一“真相”。
“11月15日,我和老公、老公的弟弟、蔡某某四人在一家咖啡廳喝飲料。蔡某某知道我急用錢,就說除了信用卡提額,還可以在一款名叫‘平安惠普’的App上幫我借款。”張女士回憶說,蔡某某稱,自己的手機安裝了該款A(yù)pp,隨后輸入了張女士的姓名、身份證號和儲蓄卡號,進行了注冊。“他說App會發(fā)一個驗證碼,我告訴他以后,他說申請沒通過,要重來。”這樣“折騰”了十多次,張女士共收到十幾條驗證碼,但蔡某某一直說借款申請無法通過,便離去了。
“過了幾天,我卡里收到2000元錢,去銀行查詢,原來是一款A(yù)pp的貸款,已經(jīng)申請成功,只不過延遲了三天發(fā)放。”這時張女士才想到,蔡某某通過App幫自己申請貸款,真的失敗了嗎?
這時,手機里存留的十幾條驗證碼,成了張女士僅有的“線索”。仔細查看,張女士發(fā)現(xiàn)自己收到的驗證碼,分別來源于多家不同的公司。張女士根據(jù)每條驗證短信中的信息,將蔡某某使用的App全部下載到了自己的手機上,沒想到竟有12個之多,包括“原子貸”“宜人貸借款”“信用錢包”等。
“我用自己的名字登錄后,發(fā)現(xiàn)全都有一兩千元的貸款。蔡某某有我的信用卡賬號和密碼,肯定是貸款成功后把錢轉(zhuǎn)走了,謊稱沒成功。”張女士還說:“那天喝咖啡時,他拿著我的手機看視頻,肯定是趁我不備,把銀行的提示短信都刪了。”
【失聯(lián)】
他是“朋友的朋友”可誰也找不到他
昨日,記者加入了一個“信用卡提升額度”的微信群,聯(lián)系上了近10名群員。群成員們大多表示,自己的經(jīng)歷和張女士大致相同。
此后,記者試圖尋找認識蔡某某的群員,卻發(fā)現(xiàn),有些群員是“經(jīng)朋友介紹”認識此人的,還有些是“看了朋友的微信”了解到蔡某某的,竟無人直接與蔡某某相識。
在這個微信群里,除了二十多名群成員,蔡某某同樣也在其中。從張女士提供的聊天記錄來看,一直到前天下午四點,蔡某某仍在群里發(fā)言過,聲稱自己只是丟了手機,所以“失聯(lián)”了,并不是騙錢。然而在那之后,包括張女士在內(nèi)的群成員們試圖聯(lián)系他時,就再也聯(lián)系不上了。昨日,記者撥打了張女士提供的蔡某某的聯(lián)系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
【律師說法】
債權(quán)人有權(quán)起訴
對于張女士遭遇的手機App“被貸款”,記者咨詢了福建金海灣律師事務(wù)所的鄭志寧律師。鄭律師介紹,與信用卡產(chǎn)生的信用問題有專門的法律條文規(guī)定不同,手機借貸App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目前相關(guān)的法律還不完善。
而如果手機借貸App產(chǎn)生了“欠錢不還”的情況,鄭律師認為,目前可以適用普通的民間借貸法律條款。債權(quán)人有權(quán)向債務(wù)人起訴,如果起訴成功,債務(wù)人將會背負信用污點,并對今后申請信用卡、從銀行借款等行為產(chǎn)生巨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