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dān)憂
客流量像潮汐 取消影響大
“小時候每天都要坐這趟車上下學(xué),看到它就像看到回家的路。”外國語學(xué)校校友小劉說,對他而言,36路就是兒時的回憶。
記者注意到,對于經(jīng)常乘坐36路的市民來說,有不舍,更多的還有擔(dān)憂。
小吳住在體育東村,工作地點在蓮花三村,36路和115路都可直達。小吳告訴記者,相較之下,他更愛坐36路。36路直走湖濱北路,然后到達呂嶺路,線路最便捷;115路則從湖濱北路拐仙岳路、臺灣街,最后才到呂嶺路,繞了一大圈。如果36路取消,他至少得比平時早出門十幾分鐘。
“往體育中心、市政府方向,36路是最快的,也是最擠的。”家住泰和花園的市民張女士說,這條線路客流量就像潮汐,早高峰時段往東渡方向人多,晚高峰時段往會展方向人多,每次都得擠著才能上車。“希望取消后,公交公司能合理安排。”
建議
保留36路編號 開通高峰線
36路取消,眾說紛紜。廈門公交巴迷小周告訴記者,據(jù)他觀察,36路除了高峰期之外,平峰期常常車廂空蕩蕩。
小周說,2008年前,36路共有23臺公交車,隨著公交線路增多,36路公交臺數(shù)從23臺最后變?yōu)?5臺,這也是許多人覺得36路越來越難等的原因之一。
即便如此,大家對于36路的需求依然旺盛。市民張女士建議,36路高峰期間擁擠,平峰期人少,如果能開通高峰線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乘車擁擠問題。
“近年來,陸續(xù)有多條公交線路被合并,如23路、7路、5路等。”公交巴迷小周說,當(dāng)中不乏一些老公交線路,它們連接廈門新老城區(qū),多是上世紀(jì)90年代開通,如果保留,也具有社會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