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9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余健平)“秋風起,螃蟹肥”,每年吃煎蟹,也叫煎蟳的季節(jié)就快來啦!不過,怎么才能吃到真正上等的煎蟹,這里面門道還不少。
導報記者昨日調查發(fā)現(xiàn),在菜市場上,商家多給蟳冠以“野生”的身份。其實,由于近幾年野生蟳難覓,目前市場上九成以上都是養(yǎng)殖蟳,以及來自東南亞的進口蟳。那么,如何分辨野生和養(yǎng)殖呢?
野生蟳養(yǎng)殖蟳難分辨
在廈門,用來煎蟹的蟹叫青蟹,俗名“蟳”,包含4個品種:擬穴青蟹、鋸緣青蟹、紫螯青蟹和欖綠青蟹。其中擬穴青蟹最多。
“廈門人常吃到的就是擬穴青蟹。”昨日,老船長莫先生告訴導報記者,這種蟹又因公、母、交配前后有所分類,沒有交配過的公蟹被稱為“菜蟳”,未交配的母蟹被稱為“處女蟹”或“燕母蟹”,交配過后卵巢發(fā)育成熟了,才叫做“紅蟳”,也稱“膏蟹”。
蟳和海蟹不同,它多生長在咸淡水交接的區(qū)域,如江河入??凇⒓t樹林。閩南一帶最有名的蟳出產(chǎn)地要屬龍海紫泥紅樹林地帶,還有云霄紅樹林、金門附近的海域。
昨日,導報記者在八市、凱旋菜市場、湖濱四里菜市場看到,眼下叫賣“野生蟳”的商家已經(jīng)有不少,價格從70-120元一斤不等,而商家都說自己的蟳保證是野生的,僅憑蟹的外貌,還真是難以分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