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的老人,用誠信打動顧客
每天凌晨三四點,天還黑著,葉老伯就騎著車,前往高崎水果批發(fā)市場進購水果,“我以前種過地,知道怎么挑出最好的”。
6點,載著滿車新鮮水果,葉老伯又回到湖里徐厝的出租房,燒一大鍋稀飯,灌進一個1升容量的保溫杯。“早上一頓,中午一頓,人老了,只喝得下稀飯了。”
匆匆吃了早飯,葉老伯就動身前往思北路口,“早上8點買菜人最多,附近居民買菜回來都會順道買點水果。”葉老伯笑笑,“我的水果好,不怕沒有回頭客。”
昨日上午,葉老伯共采購了50斤葡萄、30斤龍眼和30斤橘子,下午4點記者找到他時,幾個筐里的水果已見了底,不時有路過的人停下腳步購買。
賣水果前,葉老伯先認真摘去每顆龍眼、每串葡萄和每個桔子上多余的枝葉,這些摘下的枝葉,足足裝滿了一籮筐。這下,他才放心地把水果賣給顧客。
李女士路過,拿起一個青桔子,問“甜嗎?”葉老伯一笑,皺紋全擠到一起,老實回答,“現(xiàn)在的桔子多少都有點酸,你剝一顆嘗嘗。”對于嘗了不滿意的顧客,葉老伯還是笑瞇瞇的,“沒事,下次再來。”
拿起秤桿時,他的眼睛“死死”盯住刻度,每分每厘都精準了,才放心地收錢,“很多人找我買水果,就是看上了我的秤準,我賣了十幾年水果,一兩都沒少過。”
葉老伯告訴記者,自從知道了他的事后,隔三差五就有好心人來“送”錢,“他們連水果都不要,放下錢就走,我都來不及去追。”
為給兒子治病 回家一年后返廈
去年,本報報道后,葉老伯生意火了起來,就在越來越多的人來找他買水果時,去年3月底,他卻突然消失了。直到今年3月,葉老伯才又出現(xiàn)在路口,這1年時間他去了哪?
說起這個,葉老伯心有余悸地摸摸后腦勺,“去年2月底,我騎車去進購水果的路上,不小心摔倒?jié)L下車,后腦勺流了好多血。”葉老伯摔暈了過去,醒來時,已被好心人送到了中山醫(yī)院。十幾天后,葉老伯才出院,“醫(yī)生說我一個老人家不容易,3.6萬元的醫(yī)藥費硬是只收了5000元。”出院后,又賣了一段時間水果,“頭還是經(jīng)常會疼,所以想回家休養(yǎng)一下。”
禍不單行,去年8月,老伴離世,患病兒子無人照料,葉老伯又承擔起獨自照顧兒子的重擔。今年3月,面對兩人高額的醫(yī)藥費和生活費,葉老伯只好“狠心”把兒子留在家,又獨自一人來到廈門。
好心人買水果 照顧老人的生意
家住思北的藍女士,下了班也會來買點水果,“我們住在這一帶的人都知道葉老伯,沒事都會來照顧他的生意。”說著,藍女士就挑好一串葡萄,“老伯實在,雖然我看不懂他的秤,但買回去的水果從沒差過,也沒有壞的。”
這樣的好心人太多了,葉老伯說,“可惜我不會寫字,否則一定把每個好心人的名字都記下來,想辦法好好感謝他們,要不是廈門這些好心人,我都不知道怎么撐下來。”
這時,張奶奶來了,她是在思北照顧老人的一名居家照護。經(jīng)過葉老伯水果攤時,葉老伯忙招呼她過來“拿”點水果,“她72歲了,也不容易,每次看到她我就送她點水果,也是對好心人的回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