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擁有健康的興趣愛好,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就會降低
湖濱中學李老師認為,要改變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的現(xiàn)狀,必須讓孩子認識到電子產品的危害,并產生想要改變的愿望,這是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條件。家長要通過平和的溝通,擺事實講道理,和孩子達成共識。不要情緒過激,也不要危言聳聽,否則很容易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
李老師說,擁有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并將時間與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時,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就會大大降低。作為家長,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可以和同齡人良性互動的團體活動,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比如玩棋牌類、益智類游戲,一起去參觀博物館、玩游戲,或者去參加打球等。這既有益于孩子身心鍛煉,又有益于孩子認知能力的提高。
家長要和孩子約法三章,什么時候可以用手機、什么時候不行、如果孩子違反規(guī)定應該受到什么懲罰、做好了又有什么獎勵,賞罰一定要分明,執(zhí)行要堅定。
家長還要留意孩子的交友情況,鼓勵孩子和朋友面對面的交流,少用手機短信和QQ。同時,也可以請孩子的朋友們充當監(jiān)督員,在孩子違規(guī)的時候進行適當的提醒,甚至聯(lián)合孩子的好友與其家長,共同參與到戒除電子產品成癮的“活動”中來。
【醫(yī)生】
父母多給孩子正面鼓勵 孩子不會到游戲中找成就感
廈門市仙岳醫(yī)院精神科楊威醫(yī)生表示:如今,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走進孩子的生活,甚至成為他們最新奇、最喜愛的玩具。有的家長希望用手機、平板進行早教,有的家長則覺得它是哄孩子的“神器”,能省心不少。如今沉迷于電子產品的孩子不少,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若被禁止使用,就會發(fā)脾氣,甚至會出現(xiàn)興奮、失眠、流淚等戒斷癥狀。
楊威說,一個精神健康的孩子,年紀越小,越可能會對新事物沉迷。因此,家長們要學會如何預防小孩對電子產品成癮,預防成癮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應該從幼兒時期開始。至今為止,所有的縱向研究都證實,精神健康和心理得到滿足的兒童日后成癮的風險較小。
楊威建議,孩子需要精神上的安全感,也就是說,父母應多花時間來陪伴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通過手機、平板等外物來替代父母的關愛。
同時,孩子需要得到承認和證明,有的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其實只是為了在虛擬世界中尋找成就感。因此,父母應該多給孩子正面的鼓勵,而不是通過玩游戲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孩子需要得到自由和穩(wěn)定的空間。不能一味地靠禁止孩子玩樂來預防成癮,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小孩為此而說謊。應該跟他們交流,讓他們意識到長時間玩電子產品會導致的不良后果,比如影響視力、電磁輻射、長不高、心理孤僻等,如果小孩不想變成這樣,就會有所收斂。
此外,如果孩子對電子產品成癮情況嚴重,則建議及時到醫(yī)院就醫(yī),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