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公交車站
記者近日走訪了島內(nèi)外多個公交車站,發(fā)現(xiàn)很多站點沒有任何遮陽措施。
孫坂南路軟件學(xué)院站
“跑到路邊店鋪躲一躲
看見公交車馬上沖過去”
昨天中午時分,陽光曬得睜不開眼,軟件學(xué)院的小王同學(xué)躲在離公交站牌3米外的店鋪遮陽棚下。
公交站牌立在輔道與主干道中間的隔離帶上,連站的地方都沒有。小王說,在這里坐了四年車,這個車站一直都是這個樣子,連遮陽棚也沒有。“今年我畢業(yè)了,正在找工作呢,再曬幾天也不怕,反正習(xí)慣了。”他說,“太陽太曬,就到路邊店鋪躲一躲,看到公交車來,馬上沖過去。”他說,站在人家的屋檐下借陰涼,不好意思站得太里面,就在陽光和陰影的交界處站著。
記者注意到,孫坂南路沿線的三個公交車站,都只有站牌沒有遮陽棚,軟件學(xué)院站還有路邊店可以躲,英埭頭站周圍則沒有任何可以遮陽的。
園博苑南門站
從馬巷一路過來
沒見到幾個設(shè)棚
“太熱了、太熱了!”昨天上午9點多,穿著襯衣背著挎包的劉先生躲在園博苑南門站站牌后面的樹蔭下,一臉無奈。他說,幸好這個站點還有幾根樹枝遮擋一下,“不然更難過”。
劉先生是到這個站點來轉(zhuǎn)車去杏林的,雖然偶爾有一絲風(fēng)吹過,但他的襯衣后背已經(jīng)濕了,鼻頭也冒著汗。“我以后就可以不用到這里坐車了,因為太熱,得搬家,搬到不坐公交車就能上班的地方!”他說。
從馬巷轉(zhuǎn)車到這里的張先生,抱著站牌的柱子瞇著眼睛尋找站點,找了好一會兒,眼睛快睜不開了。他說,從馬巷一路過來,沒見有幾個站點是有遮陽棚的。“得做個遮陽棚啊,等車的時候,女士們還可以撐個傘,大老爺們就只能干曬,都成黑炭了。”他說。
記者看到,在園博苑南門站五六米外,有一片樹蔭,等車的人都躲在樹蔭下,因為踩的人多,樹蔭下踩出了一條小路。
觀日路車站
“寧愿多走兩公里
到有陰涼處的車站去”
在湖里區(qū)軟件園二期附近上班的張先生,一提起等公交車就大吐苦水:“在這里等車感覺就是火辣辣的,真不想走到這里來坐車。”
他說,觀日路口公交車站只有由北向南行駛方向的站點,周邊200米左右范圍內(nèi)一點陰涼的地方都沒有,很少有人敢白天在這里等車。
記者看到,這個站點所在的環(huán)島干道輔道上,沒有一棵行道樹,等車的人根本沒有地方躲,只能任由陽光肆虐。“沒人愿意在這里等車,寧愿多走兩公里,到有陰涼處的軟件園公交站去。”同樣在軟件園上班的徐先生說,“我只敢晚上等,白天不敢。”
五緣灣附近車站
“等個車就像曬日光浴
躲到樹蔭下或會錯過車”
五緣灣附近的多個公交站點,有不少都只有站牌沒有頂棚。“有時候旁邊的行道樹可以擋掉一些熱氣,不過因為在站牌后面,所以車站看不到等車的人了。”家住附近的吳女士說,“等個車就像曬日光浴,有時候躲在樹下結(jié)果車來了沒趕上,所以也不敢離得太遠。”
年過八旬的胡先生說,樹蔭是遮不住所有陽光的,想要曬不到太陽,就得跟著樹影移動。
五緣灣消防站和鐘宅東村口站情況相似。根據(jù)記者觀察,平均10分鐘才會有一兩個人來等車。
五緣灣環(huán)島干道附近的惠靈頓路站,因道路施工,行道樹稀疏,幾乎無法遮陽。等車的杜先生說,至少要等上5分鐘才會來一輛車,太陽曬著,不一會兒后背就全濕了。
體育東村站點
“一般寧愿不在這里坐車
實在沒辦法才等一下”
位于湖濱北路的體育東村公交車站,周圍有許多老舊小區(qū),等車的有不少是老人。記者看到,隔著一條馬路的兩個車站,其中由東向西方向的站點有頂棚和座椅,陽光下頂棚圈起了一片陰涼,正好罩住車站。不過,由西向東方向的站點則完全裸露在烈日下。
昨日下午3點左右,陽光炙烤著大地,站在地面上,能感覺到腳下升騰起來的熱氣。 “在這里等車太熱了,我一般寧愿不在這里坐車,今天是實在沒辦法才來等一下。”62歲劉先生說,“但凡在這里等車的,沒有一個人有勇氣站在站牌下。”
“誰受得了這么烤?很多人都跑到別的地方去坐車了。”一旁的保安說。
有沒有頂棚,區(qū)別究竟有多大?記者分別測了兩個站點的地上溫度。最高刻度為45攝氏度的計溫器,放在有頂棚的站點3分鐘后,顯示的溫度為34攝氏度;而在沒有頂棚的站點,3分鐘后的結(jié)果是“爆表”,顯示溫度超過了最高刻度。
路口遮陽傘
在公交站點候車,不能沒有遮陽棚,而在紅綠燈較長的路口,如果有一把遮陽傘,能讓被曬暈的行人好過些。記者發(fā)現(xiàn),島內(nèi)部分路口有便民遮陽傘,但也有很多光禿禿的啥都沒有,而在集美的北區(qū)、老城區(qū)及杏林的路口,記者甚至一頂遮陽傘都找不到。
島內(nèi)
主干道路口多有遮陽傘
BRT沿線部分路口缺失
云頂北路與金山西路交叉路口四面開闊,南北沒有高樓遮擋,被夏日的陽光毫無遮攔地暴曬著。記者看到,三岔路口有三道斑馬線,行人等候紅綠燈處均無遮陽傘,等一次紅燈需停留近一分鐘時間。
“一個紅燈就要等一分鐘,走到中間還要停下,等下一個綠燈亮才能走。但是中間一把傘都沒有,行人沒有撐傘就得站在那里硬曬著。”準(zhǔn)備從金山小區(qū)前往西潘的史小姐認為,此處設(shè)施不合理。
由于分段紅綠燈,過一段約30米的斑馬線需要至少兩分鐘,在路中的安全島需等待30秒。昨天下午4點左右,記者在有遮陽傘的金湖路和枋湖東路交叉路口測溫度,計溫器顯示的地表溫度為40℃,如果多停留幾分鐘,氣溫會上升一兩度。而在沒有遮陽傘的枋湖東路和金山西路交叉路口,地表溫度直接飆升至44℃。
體育中心附近的湖東路口,一把遮陽傘已經(jīng)破損。由于附近正在施工,紅綠燈較長,車流量大,許多行人不得不在陽光下等待。
據(jù)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島內(nèi)主干道交叉路口普遍都有遮陽傘,但BRT沿線少部分路口缺失,還有部分路口的遮陽傘存在破損情況。
島外
“集美的路還不夠?qū)?/strong>
沒地方安置遮陽傘”
記者在集美幾條主干道上走了一圈,發(fā)現(xiàn)遮陽傘算是“稀罕物”,基本看不到。在一些大路口,比如海翔大道白石社紅綠燈處、孫坂路南路,以及嘉庚體育館旁的同集路、同集路霞梧站的紅綠燈處,均沒有遮陽傘。
沒有遮陽傘,行人會借助天橋等暫時躲避日頭。在霞梧路口,記者看到一名女子推著嬰兒車橫跨同集路,因為同集路升級改造,路中間有一半被天橋遮著。同樣的情況在集灌路上也存在。
“有遮陽傘的路口,基本是紅綠燈時間比較長的,一次過不完,需要兩次,遮陽傘可以讓行人休息一下,可惜集美的路還不夠?qū)?,沒地方安置遮陽傘。”集美的楊先生說,同集路比較寬,但改造后市民過馬路基本走地下通道或天橋,斑馬線很少。
【部門說法】
集美區(qū)計劃設(shè)
百座公交候車亭
據(jù)集美交通局運輸管理所透露,沒有遮陽棚的站點主要位于老舊路段以及偏僻農(nóng)村,集美區(qū)新近規(guī)劃建設(shè)的道路在建時公交站點已經(jīng)配備齊全,另外,有些“缺胳膊少腿”的公交站點現(xiàn)在也都規(guī)范了。
據(jù)悉,集美區(qū)兩三年前根據(jù)市民需求計劃修建百座公交候車亭,目前只有部分路段建了候車亭,其他未能完成的,主要原因是涉及道路改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