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說,兒子平時喜歡打QQ游戲。在民警和王女士的追問下,小遜終于交代,他拿壓歲錢去充了Q幣,由于怕母親責備,便編造出被搶劫的故事。
韓劇型 我腦子里長了顆瘤
“我腦子里長了一顆瘤,很快就死了。”這是一名高中女學生告訴男朋友的話。
廈門心靈空間心理咨詢中心曾接觸過一個案例,因為感情困擾,一名高中女學生找到心理咨詢師,說男朋友的家人反對他們在一起,可她不想分手。
于是,她編了個謊言,稱自己腦子里有瘤,將不久于人世,博取同情,果然,男朋友沒有和她分手。謊言很快被揭穿,男朋友的家長認為她不誠實,更討厭她,最終兩人還是分手了。
她反思自己,從小就喜歡說謊,謊話信手拈來,演得非常逼真,比如說自己家住別墅,家里人開豪車,偷同學的鉛筆、橡皮擦也能編謊言,說謊已成了習慣。
專家
編謊來自于模仿 家長應正面教育
看完這些孩子的謊言,有人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編故事能力越來越強,都從“肚子疼”、“頭疼”上升到電視劇本。
在上述幾個案例中,導報記者注意到,這些孩子的“故事架構(gòu)”,主要來自于電視劇。編出“搶錢大片”的初中生解釋,他是從電視劇里學的;說自己腦子長瘤的女學生,謊言脫胎于韓劇里的愛情故事。
國際資深心理咨詢師林一芳分析,孩子擅長通過模仿學習,他們的謊言,有的是通過模仿大人,有的是通過模仿同學,有的則是模仿電視劇的情節(jié)。
說謊養(yǎng)成習慣,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她介紹,曾有一個孩子,一遇考試便產(chǎn)生抵觸心理,謊稱肚子疼,久而久之,后來碰到考試,真的肚子疼,經(jīng)過心理治療才康復。
“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說謊屬于不自知的行為,不必太計較,但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當?shù)谝淮纬霈F(xiàn)說謊時,應當進行正面的教育,正面引導。”林一芳說。
孩子說謊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做錯事逃避處罰,有的是想滿足自己的某種愿望,有的是想通過說謊獲得認同和贊賞,有的是對父母的一種對抗,有的是不愿意做某些事情等。
“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應當多聽聽孩子的需求,多和孩子溝通,和孩子做朋友,聽聽他(她)的謊言背后,是表達什么樣的需求,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guān)注,而不是懲罰。”林一芳支招。
專家呼吁,多和孩子溝通、做朋友,采用正面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