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挖一棵樹也要防控塵土飛揚。從2015年4月開始,市城管綜合考評辦開始開展揚塵污染專項考評,牽頭成立了揚塵治理工作考評小組,把各區(qū)、各責任部門列入考評對象,把揚塵治理納入績效考評范圍。每月進行考評通報,把違規(guī)行為在媒體上進行曝光。
作為市容問題的“考官長”,市容考評辦給“同學”出的考題可以用“苛刻”來形容。主次干道要清潔、工地揚塵污染要整治、攤販垃圾和露天燒烤要控制、垃圾焚燒要控制等,除此之外,“同學們”還要考六個“100分”:地鐵、市政基礎設施工地和建筑等在建工地100%圍擋、工地沙土100%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車輛100%沖洗車輪、拆除工程100%灑水壓塵。
“這不僅是一項累別人的活,也是累自己的活。”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考評組還采取明察和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日常的考評和夜間巡察相結合的方式,對揚塵治理進行監(jiān)督。
“廈門藍”并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經過了多年的摸索,廈門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擁有長效城管綜合考評機制的“廈門模式”,吸引了全國目光。福州、泉州、深圳、南京等城市紛紛組織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來到廈門,學習城管綜合考評的經驗。
從一個數據說起
五年減排任務提前一年完成
低碳城市改革,重點項目的減排是重中之重。據了解,繼2014年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后,2015年,廈門順利完成了四項主要污染物年度減排任務。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達到年度減排目標。
此外,減排責任書項目也如期建成。全市6家燃煤火(熱)電廠已經全部建有脫硫設施,65蒸噸/小時以上鍋爐全部實施脫硫脫硝改造,2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已經全部建設脫硫設施,并按要求建設煙氣自動監(jiān)控設施。省減排責任書項目瑞新熱電有限公司爐外脫硫脫硝技改工程完工投運,脫硫脫硝設施穩(wěn)定運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達標排放。
有了“鷹眼”,才能更好監(jiān)控減排目標。據了解,去年國控重點企業(yè)自行監(jiān)測完成率為98.31%,公布率為100%;國控重點企業(yè)主要污染物監(jiān)督性監(jiān)測完成率為100%,公布率為100%;國控污染源自動監(jiān)控數據傳輸有效率為92.83%。全市減排監(jiān)測體系建設達到年度考核要求。而在重金屬污染防控方面,重點區(qū)域廢水、廢氣中,鉛、汞、鎘、鉻、類金屬砷污染物排放量均也完成了省重金屬規(guī)劃年度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任務。
從一個微信群說起
群里“拉警報”多部門緊急行動
今年3月30日6:02,由廈門市多個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清潔空氣———廈門藍”微信群里傳來急促的提醒聲。
“緊急通知,現啟動空氣輕微污染一級響應!”原來,這是群主之一的市環(huán)保局污防處的陳淵川拉響了空氣質量“警報”。
據陳淵川介紹,為了讓“廈門藍”常駐,2015年市環(huán)委會辦公室牽頭制定實施了《輕微污染應急方案》,同時在去年底建立了空氣質量相關部門參與的“空氣質量———廈門藍”微信群。
只要AQI(空氣質量指數)超過60,就會啟動輕微污染三級應急響應,而當AQI指數更高時,會有相應的二級和一級響應發(fā)布。環(huán)保部門表示,AQI超過60(未達100),其實并不算污染天氣,但是廈門為自己樹立了更高的標桿。
微信群的建立,打破了過去信息通知緩慢、效率較低的藩籬。3月30日,廈門出現了空氣質量污染天氣,而在群里拉響空氣“警報”后不久,建設、執(zhí)法、港口管理等部門迅速作出響應,針對空氣問題作出相應措施。各區(qū)的霧炮車出動了,每2小時噴灑一次;環(huán)衛(wèi)保潔隊伍啟動重點區(qū)域清洗和灑水作業(yè),加大清洗和灑水頻次;市港口局通知港口碼頭、物流場地嚴格落實裝卸作業(yè)全程濕環(huán)境等。根據環(huán)保部門的監(jiān)控,在當天各部門迅速開啟應急響應后,廈門的空氣質量在下午出現了好轉,AQI指數開始下降。
據統計,該微信群2015年共啟動129次輕微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正是在各部門和社會大眾的“全民參與,全民環(huán)保”背景下,2015年廈門市空氣質量位居全國第二,與2014年全國排名第8相比有了大幅提升,也成了全國11個實現空氣質量全面達標的城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