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用了三張臨時牌照 新車車牌還沒著落
買了新車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車主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拿到了新車之后,卻沒有拿到應該隨車而來的車輛合格證。
去年12月份,歐先生在集美后溪某4S店購買了一輛小型汽車,首付付了七萬多元。購車時銷售承諾一個月就能上牌,誰知到了提車時4S店只給了一個臨時牌,并告知會盡快給正式上牌。歐先生沒辦法,只能先將車開了回去。
后來,歐先生來回又折騰了兩張臨牌延期,這時候4S店還是告知沒辦法上牌。
“已經(jīng)用到第三張臨時牌照了,為何正式車牌還沒著落?”歐先生心里“打鼓”,最后選擇拿起了手中的電話,聯(lián)系了12315消費者維權中心。
經(jīng)過灌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工作人員溝通協(xié)調,最終,這家4S店同意馬上安排正式上牌。
但有此遭遇的消費者并非歐先生一人。據(jù)了解,半年來,僅灌口市場監(jiān)督管理所已收到同類投訴80多起。
【案例2】
汽車4S店倒閉 新車變“黑車”
但有些人就沒有歐先生那么幸運,趕上汽車4S店倒閉,就不得不走法律途徑維權。
2015年9月13日,王女士在廈門和齊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購買了一輛“馬自達3”轎車,合同約定9月30日提車,因該公司將車輛抵押給銀行,直至去年10月5日仍未能提供車輛合格證,導致無法上牌和無法購買保險。
雖然王女士向我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投訴維權,但因“和齊汽車”資金出現(xiàn)嚴重困難,多次承諾均無法兌現(xiàn),調解失敗。最終,王女士不得不選擇司法途徑來維權。
記者從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舉報投訴處理指揮中心了解到,2015年,該中心共收到關于“和齊汽車”拖延提供車輛合格證導致車輛無法掛牌問題的投訴30件。目前,該公司已宣布倒閉,消費者購買該公司的車輛仍屬銀行抵押物。
此類問題,也被市消保委列為“廈門市2015年十大消費典型案例”之一。
【揭秘】
經(jīng)銷商抵押合格證 風險轉嫁給消費者
車已經(jīng)賣了,車商為何不肯把車輛合格證拿出來呢?
記者了解到,汽車市場普遍存在以“車輛合格證抵押貸款”的融資模式。汽車經(jīng)銷商與汽車制造商、銀行簽定三方協(xié)議,汽車經(jīng)銷商用車輛合格證在銀行抵押貸款付購車款,車賣出后去銀行解除抵押,贖回車輛合格證。
“一般是做半年或者八個月這種貸款,保持4S店擁有穩(wěn)定的流動資金。”業(yè)內人士林先生說,作為大件交易商品,汽車在流通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有些汽車經(jīng)銷商會把汽車的合格證拿到熟悉的銀行去做短期貸款,等客戶去買了車,4S店拿到錢,再到銀行去把貸款還清,把車輛合格證再“贖”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