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調(diào)查】
廈門網(wǎng)-廈門日報訊 邁入數(shù)字閱讀時代,不少人總是“抱”著手機(jī),說自己不愛看書,也沒有時間讀書,似乎感受不到閱讀的氛圍。然而,廈門市圖書館(簡稱市圖)一年一度的“借閱賬單”卻顯示,廈門人延續(xù)著“崇文”傳統(tǒng),挺愛看書。不信,您可以走進(jìn)市圖書館看看——自習(xí)室、閱覽室,到處都是借書、讀書的市民,有年輕人、小孩,還有不少長者。
新辦證者
年輕人居多
本組文/本報記者陳冬通訊員李穎圖/本報記者姚凡攝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2015年,市圖總館全年接待讀者435萬人次;而2014年這個數(shù)字是421萬人次。
2015年市圖外借文獻(xiàn)408.6583萬冊次,按2014年廈門常住人口381萬為基數(shù),人均外借1.073冊次,分別比2014年增加95481冊次、0.025冊次。
什么年齡層的讀者最愛借閱圖書?“借閱賬單”一目了然。中小學(xué)生、20歲至40歲的青年讀者和60歲以上的老年讀者是借閱圖書人群的三個“峰段”。2015年,到市圖總館新辦證人數(shù)為37760個,年齡集中在20歲至40歲,持有效讀者證的人數(shù)達(dá)到22.6748萬人。
與此同時,市圖全年共舉辦各類讀者活動1343場次,吸引了38.2506萬人次參加。
文學(xué)類書籍
借閱率最高
市圖現(xiàn)有藏書242.5萬冊。如此多的圖書,究竟哪類書籍最受青睞呢?
根據(jù)統(tǒng)計,借閱次數(shù)前10的中文圖書中,流通次數(shù)最多的仍是四大名著,其中有三本排在前四位,即《西游記》,以借閱量304次位居榜首,《紅樓夢》、《三國演義》,分別是272次和243次,位列第二和第四名。市圖書館副館長付虹說,“在‘淺閱讀’甚至是讀圖之類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時,傳統(tǒng)名著的地位在讀者心中沒有下降,這說明名著所關(guān)懷和弘揚的,是具有永恒性的東西。”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榮獲“雨果獎”后,掀起了一陣科幻熱。他的系列科幻小說《三體》《三體Ⅱ》《三體Ⅲ》在市圖的借閱排行榜上分別位列第三、九、十二名,成為借閱量最大的系列小說。
《平凡的世界》也因影視劇熱播,借閱次數(shù)高達(dá)233次,位列第五。新銳作家張嘉佳的也當(dāng)仁不讓,受到讀者的歡迎。
從榜單可以看出,被借得最多的依然是文學(xué)類圖書。
廈門孩子
從小愛閱讀
10歲的甘越2014年曾憑借一年借閱1890冊成為借閱冠軍,去年他的全年借閱量達(dá)到1866冊,再次拔得排行榜頭籌,成為年度“借閱王”。他每周固定一次或兩次到圖書館“報到”,每次都要借閱金額達(dá)800元的圖書,冊數(shù)不等。
在少兒閱覽區(qū),每周還會看到一個小小的身影,生拉硬拽拖著一個沉甸甸的裝滿書本的書包,努力跟上媽媽的步伐,媽媽的懷里也是沉甸甸的兩大包書。這些書,都是一個名叫陳晨的4歲小朋友每周要看的。為了滿足女兒看書的需求,全家共辦三張押金為1000元的借閱證。去年,陳晨僅通過自己的借書證全年借閱了952冊,而實際上,她看的書還包括了爸媽的借閱證借閱的書,一共是2203冊,是名副其實的“閱讀達(dá)人”。母親艾女士說:“3歲時,女兒就已認(rèn)識2000多個漢字,并開始自己閱讀,現(xiàn)在讀書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