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2月10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記者從市民政局區(qū)劃地名處了解到,全市與“猴”相關(guān)的地名僅有兩處,一處是猴嶼,另一處是猴石山,都是因為形似而得名。同安還曾有一個村落叫“猴厝”,但在民國時期已消失。
閩南文化專家認為,“猴”在閩南話中發(fā)音不是很好聽,此外與猴有關(guān)的吉祥語偏少,應(yīng)該是本地祖先很少用“猴”字取做地名的原因。
【猴嶼】
進港主航道分界點,想看“猴相”得上燈塔
猴嶼,位于廈門島與海滄灣之間,因為外形像一只猴子而得名。不過,無論是站在鷺江道,還是在海滄灣遠眺,都瞧不出猴嶼有鮮明的“猴樣”。最醒目的,除了島上的植被和巖石,還有矗立的燈塔,以及被市民作為“猴嶼丑”的理由——高壓電塔。
根據(jù)資料記載:猴嶼位于廈門西港中部,鼓浪嶼北面,為廈門市區(qū)、鼓浪嶼及海滄三城區(qū)軸線的交會處,是廈門港進港主航道的分界點。它的面積為1.43萬平方米,由20米高臺地構(gòu)成。島南建燈塔一座,高6米。塔北建大型輸電鐵塔一座,為福建電力第三通道。
想看猴嶼的“猴相”,得登上燈塔的最高處,還能看到火燒嶼、大兔嶼、小兔等充滿原生態(tài)的無居民海島風(fēng)情。
猴嶼目前屬于無居民海島,尚未作為旅游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這也讓不少人對它充滿期待和想象。
【猴石山】
半蹲石猴惟妙惟肖,神話傳說添神秘色彩
猴石山在同安城區(qū)東北1公里,位于大同街道、五顯鎮(zhèn)交界處。山上有石頭形似獼猴,因此得名。這座山面積約2平方公里,高86.9米。山間已辟果園,并建有同安供水工程猴石山水泵站。
此外,在同安大輪山名景“輪峰疊翠”旁100米左右,有一山巖,被同安的不少登山老人譽為“猴石”。記者實地走訪看到,猴石由兩塊石頭組成,2米多高,像一只半蹲的獼猴,猴子的頭部輪廓惟妙惟肖。
而在翔安香山上,也有一塊猴石,距南宋理學(xué)大家朱熹題詞的“真隱處”碑刻僅百米。猴石是天然形成的,選擇合適的角度,就能看到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猴子”蹲坐在眼前。
傳說,曾有一只猴精在香山搶奪香客的挎包和貢品,香山祖師抓住它后,罰它常年守衛(wèi)“真隱處”碑石。這個傳說為香山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石猴和“真隱處”碑刻也就成了香山的一大景觀。
【猴厝】
或因常有猴出沒而得名,民國時期已消失
同安地名專家吳斗興說,《同安縣志》中記載,清代同安仁德里十一都洪塘頭保有一自然村名叫“猴厝”,所在地相當于今同安的洪塘頭社區(qū)下屬自然村,但在民國時期,“猴厝”村名就消失了。吳斗興推斷,當時村落緊鄰天馬山、美人山,山高林密,可能經(jīng)常有猴子出沒,因而得名。
市民政局區(qū)劃地名處介紹,民政部門在對某地確立官方命名時,一般都會參照采納當?shù)鼐用竦牧?xí)慣以及建議。
為什么廈門以“猴”命名的地方會這么少?閩南文化專家彭一萬認為,閩南語中“猴”字發(fā)音為“gao”(第二聲),而且有一定貶義;另外,跟“猴”相關(guān)的吉祥語相對比較少。這些因素,應(yīng)該是用“猴”字取做地名較少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