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盧清海喜歡游泳,有一次在村子里另外一處水池游泳時,忽然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孩好像溺水了。那個水池非常深,現(xiàn)場其他一同游泳的人也不敢輕易下去,盧清海憑著自己水性好,趕緊游過去,最后將那個孩子救上了岸。還有一次,也是在一個水塘邊,有一個孩子爬樹掏鳥窩,結果樹杈斷了,連人帶樹杈掉進了水里,盧清海和同行的伙伴看到后也趕緊下水去救人。
手記
寒冬里的血性
“我冷!”這是上個月一名記者過安檢拒絕脫大衣時的感受,卻也是1日晚上我趕到柿樹村現(xiàn)場時的第一感受。
從車上一下來,身體就不由自主地開始抖動了起來,拿起手機一看,顯示當晚廈門氣溫7攝氏度。
不知是氣溫真的太低,還是衣服穿少了,抑或是想到即將采訪的“壯舉”過于激動,可能都有吧?
平時自己采訪的也好,看過別人報道的也罷,總有許多好人好事,但是這么多人同時“心有靈犀”做好事的,卻是第一次遇到。
“我冷!”也許那幾位村民救完人上岸后的一剎那,心里也會嘀咕起這么一句話,只是采訪時,卻沒聽到一個人提起這個事。
村民們都很淳樸,除了現(xiàn)場遇到的兩位救人者,其他人都是被我“生拉硬拽”出來接受采訪的,問名字時,卻沒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時的那份豪氣,反而略顯羞澀。
在這個“怪獸級”寒潮才退去沒多久的日子,一場意外,卻點燃了柿樹村村民們心中的那份熱情。這股熱情,將來肯定也會在村里發(fā)芽,擴散到更多的村莊、社區(qū),蔓延到廈門的每個角落。
采訪結束上車時,我忽然想到,起初的發(fā)抖,應該不是因為冷,而是因為這群人帶給我的震撼所致,畢竟難得在寒冬中見識了這么一群有“血性”的好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