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人員:工作服沒一處是干的
本報訊(記者 何炳進) 昨日下午4點半,集美大道靠近華僑大學(xué)路段。一輛小車疾馳而過,濺起的水花比車身還高,馬路旁一個橘黃色身影跳進綠化帶。水花落下,年輕的小伙還是躲閃不及,全身被澆了一遍,水珠不斷從他的笠帽滴下。
他是公路局的工作人員,橘黃色的工作服在積水道路上格外顯眼。看到記者看到這一幕,年輕的小伙也笑了。記者上前摸了摸他的上衣,沒有一處是干燥的,濕得冰涼。“習(xí)慣了,但是我身體好!”小伙子說道。
據(jù)公路局工作人員介紹,昨天中午雨勢越來越大,集美大道靠近華僑大學(xué)的路段較為低洼,主干道和輔導(dǎo)都出現(xiàn)了明顯的積水,水位最高時快漫上綠化帶。有些大車甚至停了下來,猶豫了兩分鐘,才緩緩駛過。
過往的車輛車速大多較快,水花時常濺到公路局的工作人員。此時,工作人員的任務(wù)就是盡快排掉積水,并且在顯眼位置放水馬提醒車輛。
“用機器把水排到綠化帶上。”工作人員介紹,一邊下雨一邊排水,什么時候下班也只能“聽天由命”。好在他們還有輪班制,雨勢稍緩的話,可以先回去換身衣服,吃些熱食。
養(yǎng)護工:徒手下水掏垃圾
本報訊(文/圖 記者 薄潔 通訊員 張艷根 林阿娜 郭曉晨) 雨越下越大,海滄324國道劉營村路段的積水也愈加嚴(yán)重,三個車道僅有一個車道能正常通行。從昨天13時開始,新陽公路管理站的一線公路養(yǎng)護工人就蹲守在這兒,冒雨對積水路段的排水口進行清理。
“樹葉啊,白色垃圾,還有塑料,混著泥漿就沖下來了。”養(yǎng)護工人老湯說,324國道有幾個項目正在施工,上游的各種垃圾就往下游匯聚,雨量大、垃圾多,不一會排水的涵洞全被堵死了。為了盡快疏通排水口,老湯和其他工人只能一個個排查堵點,“必須徒手下水探,不能戴手套,用工具也不行,水下洞口有吸力,不用手去感覺,掏不出垃圾。”截至昨日傍晚6時,老湯等人就清出了四五立方米的垃圾、淤泥等。
氣溫越來越低,普通人站在風(fēng)雨中,都不禁打起寒戰(zhàn)。而此時的老湯,全身上下早已完全濕透,卻還在現(xiàn)場熱火朝天地忙碌著,時刻也不敢大意。“雨鞋這下真成‘雨鞋’了,都能倒出水來。”老湯說,根據(jù)天氣預(yù)報,他們早已做了準(zhǔn)備,嚴(yán)陣以待,自己還特意穿了四五件衣服,沒想到最后還是“泡湯”了。
這一泡,就是四五個小時。老湯說,此次的降雨大而且雨勢集中,有的車還雪上加霜,碰到積水路段不減速,猛地一開過,濺起的水花全噴到他們身上,從頭到腳都被倒灌進污水,全身濕了個透,“還好我們有在干活,也不會覺得很冷。”
隨后,公路部門調(diào)來了龍吸水,該路段的積水逐漸消退。老湯等人卻還在堅守著,“等水退了,才能放心吃飯。”昨晚9時,記者發(fā)稿時再次聯(lián)系上老湯。此時的老湯匆匆吃了飯,換了新的衣服、雨鞋,又回到了現(xiàn)場。原來,大雨再次襲來,好不容易退下去的積水又冒了出來,排水工作還在繼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