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處理孩子糾紛 家長且慢動怒
這起事件也許是極端的個例。但平日里孩子間出了矛盾,家長們能否處理好孩子與孩子、家長與家長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
這讓記者想起了一些外國家長的教育理念。
法國父母家庭教育的理念,就是從來不親自參與到孩子的爭吵中,他們保持著作為成人應有的修養(yǎng)和風度。韓國的家庭教育規(guī)則中也有一條:孩子們之間的吵架,父母不要干涉。
記者也曾與許多家長溝通過這個問題。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孩子之間吵架,也是一種學習成長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以寬容的態(tài)度,給孩子做一個榜樣,不妨先互相賠禮道歉;即使要批評,也應該批評自己的孩子,并促成孩子們盡快和好。
當然,也有家長覺得孩子要堅強,不能輕易服輸,否則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甚至養(yǎng)成遇事退縮的軟弱性格。但這些家長也說,孩子間的問題應該交給孩子自己解決,家長不能插手過多。
不同的家長對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無論如何,家長因為孩子間的糾紛而沖動并釀造血案是非常不明智,甚至是愚蠢的。
俗話說事緩則圓。新聞中的周某洋,既然沒找到對方的家長,可以等下一次,也沒必要對小孩動手,更何況還發(fā)怒動刀捅傷來勸架的人。如今,一刀傷了三個家庭,自己也將面臨法律的制裁,何苦呢?處理孩子間的糾紛,家長們且慢動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