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12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賴彩霞 文/圖)中介公司招了一個業(yè)務員,沒想到,他上班半天借了公司的電動車去吃飯再沒回來,電話關機,留下的身份證復印件信息也是假的。
第一幕:面試
“剛開始有點懷疑,但還是警覺性不夠。”昨日,禾祥東路某房產中介老板鄭先生說,店里最近在招人,12月23日下午1點多,一個二十四五歲的小伙子拿著一個透明文件袋來到店里想應聘。“小伙子個子不高,穿著白襯衫黑西服,戴著眼鏡,文件袋里還有一個蘋果iPad,人看起來蠻老實的。”正缺人手的鄭先生進行了面試。面試后,發(fā)現小伙子能說會道,挺適合做業(yè)務的,便問他何時可以上班。小伙子表示當天下午就可以上班。“挺爽快的,我也就通過面試了。”鄭先生要了對方的身份證復印件和手機號碼,“當時我找他要手機號碼時,他表示剛來廈門沒多久,號碼還沒換成廈門的。”當時鄭先生有一絲懷疑,但是并未引起注意。他還是堅持讓小伙子留下手機號碼,小伙子報了一個號碼給他。做完這些事情后,鄭先生就讓他開始上班,沒想到當天晚上就出了問題。
第二幕:借車
晚上6點多,中介公司的員工們陸續(xù)去吃飯。小伙子和鄭先生說,他想去附近吃個飯,能否借用一下電動車。鄭先生沒有多想,便同意了。臨出門前,小伙子還告訴鄭先生他們,文件袋幫他看一下,他吃完飯就回來。沒想到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小伙子還沒回來。他們打電話過去,對方手機關機,發(fā)短信也不回。“不是遇到騙子了吧?”鄭先生和同事趕緊跑去查看對方留在店里的資料袋。打開一看,他們都傻眼了。那個所謂“蘋果iPad”只是個模型(如圖)。“電動車買來還不到三個月,花了2800元,是為業(yè)務員跑業(yè)務準備的。”鄭先生挺郁悶,當他看到文件袋里居然還有別的中介公司名片后,他頗為擔心,“難道他還去騙了同行?”
第三幕:失蹤
鄭先生還抱著一絲希望,一直等到昨天下午,但是這名小伙子還是未出現,電話一直聯系不上。“他可能是個騙子,希望大家引以為戒。”鄭先生說,當時這名小伙子填寫姓名的時候還將自己的名字寫錯了,后來才改成和身份證復印件上一樣的名字?,F在想想他可能為了行騙辦了手機號和假證件。
因為希望能給對方一次悔改的機會,鄭先生還沒有報警,他說:“這名肖姓小伙子,希望你看到后,能盡快將電動車送回來,不要再做這樣的事情了。”他也提醒市民們年底到了,要多提高警惕,面對應聘者時應多方核實身份再錄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