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人老汪
1990年,30歲出頭的老汪從四川瀘州來廈。起先,是在島內一處建筑工地干活,“有一天,在沙堆里看到瓦片,心想這附近一定有窯場。我們老家,很多人都會制陶,也算是一種傳統(tǒng)?!庇谑?,他一路尋到同安,走進后溪里的古龍窯陶器廠。
在他之前,陶器廠一年燒一窯,也就是說,年產量是1000多個陶器,“都是水缸、酒壇那類的,樣式單調?!崩贤魪睦霞?guī)砹似甙藗€老鄉(xiāng)當師傅,他自己,既是師傅也是主管。就這樣,為陶器廠的本土老板開啟了一月燒4窯的光輝歲月。
所以,也許我們不該在今天追問老汪,會堅守嗎?因為,他已經為千年同安窯續(xù)了20多年的命。
一月燒4窯,大概持續(xù)了15年,陶器源源不斷輸往美國。據說,老外最喜歡的就是他們的“古”:窯爐使用的是古代龍窯,制作也是手工的,一點點捏出來。“有的產品還會留有陶工的手印,外國人特別喜歡這樣的不完美。”
曾有客戶希望先看看模具,這是老汪最自豪的,“模具都在腦袋里。”成千上萬的產品都是陶工們用手捏出來的,然后陰干、上釉、曬干、裝窯、燒窯、晾干,最后出窯,擺放在土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