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月6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席愷/文 沈威/圖)昨天一早,一名老人扛著兩個編織袋,步履蹣跚,走到導(dǎo)報社。她說,她從湖北來廈門找兒子。
老人有個兒子,10年前離家,再也沒見過面。去年春節(jié),兒子從廈門打電話到家里,今年春節(jié)前,老人決定來廈門尋找兒子,把他帶回家過年。
三次尋子 都扛兩個編織袋
昨天,年近60歲的沈漫先,見到導(dǎo)報記者后,把兩個編織袋放在沙發(fā)上。
她說,袋子有點破但不臟,里面是一些衣服,還有棉被。每次出門尋找兒子,她都會帶上這兩個編織袋。
之前,她兩次到海南尋找兒子。這次她來廈門,已是第三次尋子。
沈漫先來自湖北孝昌縣農(nóng)村,生了三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她一直尋找的兒子是老二,叫駱漳坤(原名駱兵龍)。
2002年,她把兒子送到海南學(xué)摩托修理,兩年后,兒子與家里失去聯(lián)系,她焦急萬分,決定到海南尋找兒子的下落。
沈漫先手上有一張發(fā)黃的報紙,這是2008年12月21日的《南國都市報》,介紹了她兩次尋子的過程。
2004年,沈漫先到海南尋找兒子,兒子看到報道后主動聯(lián)系過她,但沒有見面。之后幾年,兒子沒有音訊,2008年,她再次到海南找兒子,待了幾天,仍無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