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2月2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通訊員 辜鋮鍇 林昕昀 文/圖)昨天上午,在廈門海事局護航之下,廈金大橋(廈門段)西錨碇鋼沉井(前井)拖帶作業(yè)成功突破寒潮大風天氣所帶來的諸多不利因素,圓滿完成既定任務。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再迎關鍵基礎構件,取得又一重要進展。
據(jù)了解,西錨碇鋼沉井整體結構與東錨碇鋼沉井類似,亦為前后分體式鋼殼混凝土沉井。此次拖運的西錨碇鋼沉井(前井)含圍堰總高度43.7米,長、寬分別為66米、48米,重量達1.68萬噸。作為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劉五店航道橋的關鍵承力構件,該鋼沉井能否于本月出運到位,對于整體施工計劃推進具有較大影響。
鋼沉井體積大、重量大,拖帶時船隊航向穩(wěn)定性差,因此浮運拖帶作業(yè)全程對風力條件有著嚴格要求。“受寒潮影響,12月廈門港外大風天氣頻發(fā),浮運拖帶作業(yè)的適宜窗口期極為有限。海事部門一直密切關注氣象變化,做好風險研判,為鋼沉井拖帶進港選擇良好時機。”廈門海事局指揮中心副主任鄒晟說。
為保障拖帶作業(yè)順利完成,廈門海事局加強與泉州海事局等各方聯(lián)系,組織引航、拖輪等相關單位,針對船舶選擇配置、拖輪編隊、航路設計、拖帶操作等關鍵環(huán)節(jié)開展多次研討,指導完善通航安全保障方案和應急預案。及時召開航前協(xié)調(diào)會,在兩輪寒潮大風交替影響的短暫間隙,搶抓作業(yè)窗口,明確任務分工,科學劃定交通管控水域。拖帶當日,廈門海事局對拖帶航路及周邊水域提前開展巡查清障與交通組織,利用智慧海事系統(tǒng)、VTS、CCTV等多種途徑實施遠程實時監(jiān)控,派遣“海巡艇+無人機”落實全程警戒,通過“三位一體”海空護航全力保障拖帶船組航行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