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3
兩個女孩扛下幾十噸物資
到目的地時眼淚奪眶而出
封控區(qū)的推拉門兩側,送貨的和接貨的志愿者齊聲向對方說:謝謝你們!
9月21日,三忠村卡口又進來幾輛滿載物資的貨車,同安區(qū)委文明辦志愿者周妙娟、許妙真和藍天救援隊一起,從這里出發(fā),目的地是新民鎮(zhèn)封控區(qū)的西塘和壩仔埔。從下午3點到晚上8點,餓著肚子,穿著防護服搬運物資,汗水穿透了兩層衣服,志愿者的紅馬甲都被浸透褪色。晚上9點,貨物搬完了,封控區(qū)的電動推拉門兩側,一側是封控區(qū)內的志愿者,一側是送貨的志愿者,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整齊列隊,“互相說,謝謝你們!只有四個字,可是那一刻,我破防了,眼淚奪眶而出。”周妙娟深深被震撼,“不停地搬運,能搬一點,我就多做一點。”
“兩個人體重加起來不到100公斤,卻扛下了幾十噸重的愛心物資。”同安區(qū)委宣傳部一級調研員鄭森說。兩個小女孩從9月13日開始,經由三忠村卡口對接轉運愛心物資。10多天下來,兩個人變得又黑又瘦,許妙真只有80多斤,中秋節(jié)晚上還在雨水中搬菜,手臂硬是練出了肌肉線條,周妙娟還學會了新技能——為貨車更換輪胎。
“阿姨,謝謝你們的辛苦和付出,我會一輩子記在心里。”9月26日下午4時許,同安鳳南土樓村10歲的小學生唐歡歡收到了“救命藥”,“我緊張、害怕,當送藥的阿姨和叔叔出現(xiàn),他們就像天使一樣,感覺自己的生命被拯救。”唐歡歡患有糖尿病,用于控制血糖的傳感器前天下午到期了,設備若未及時到位的話,她恐面臨休克危險。唐歡歡的媽媽購買了傳感器,快遞卻因疫情滯留集美,同安區(qū)委文明辦接到求助后,對接快遞公司,從上萬件快遞中,找到了救命的傳感器,經卡口送到同安,并交由藍天救援隊兩名隊員,最終化險為夷。
鏡頭4
每天忙到凌晨兩三點
她奮戰(zhàn)到分娩前一刻
楊廈黎和伙伴們建起“愛心車隊”,想盡辦法把各種物資送到最有需要的群眾手中
昨天凌晨時分,楊廈黎被送到醫(yī)院等候分娩。送醫(yī)前幾個小時,楊廈黎回到了家,這是近半個月來,她頭一次在天黑前到家,9歲的女兒哭了,在過去的這段日子,媽媽近在咫尺卻未能相見,“早上6點出門,女兒還在睡覺,忙到晚上凌晨兩三點回到家,女兒早已入睡。”看到女兒哭,楊廈黎也忍不住眼淚縱橫。
“媽媽,你最近都去哪里了?”女兒問道。“媽媽在堅持做一件事,今天都做完了,可以陪你了。”楊廈黎抱著女兒,打開手機里的微信記錄,一張張照片,一個個視頻,女兒偎依在媽媽身上。“女兒瞬間理解了我,我非常高興,此時身心都放松了。”楊廈黎是廈門市第一醫(yī)院的一位護士,也是一位孕婦,她堅持工作到了分娩的前幾個小時。9月中旬以來,她和團隊的伙伴們搭建起了“愛心車隊”,“愛心車隊”微信群成員有86人,車隊從洪塘鎮(zhèn)三忠村卡口進出,持續(xù)為同安區(qū)封控區(qū)和管控區(qū)轉運、配送抗疫物資,其中口罩有近100萬個,礦泉水、鹽典、牛奶等飲料約8萬瓶,防護服約1萬件,另有蔬菜等一大批民生物資,僅9月26日一天,就配送口罩10多萬個,幾輛車跑了同安30多個地方。
“有苦盡甘來的感覺,有很多人的支持,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堅持把愛心物資送到最有需要的群眾手中。”楊廈黎講述,同安疫情發(fā)生時,她剛好在工休,“隔離群眾的需求,各方愛心物資的捐贈匯聚,怎么送到最有需要的群眾手中?”楊廈黎決定搭橋,做愛心物資的銜接工作。沒有貨車,朋友迅速支援了4輛,沒有司機,她在群里一喊,4名志愿者立即招募到位。沒有倉庫,思明區(qū)濱北一家海鮮店老板,無償提供了三個大包間。
(文/記者 黃文水 查本恩 通訊員 楊心亮 圖/記者 許秋珩 通訊員 夏海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