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廈門援建的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將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
臺海網7月22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從東南一隅到天山之畔,從鷺水之濱到北庭故里,因為援疆,廈門這座改革先試先行之城與吉木薩爾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緊密聯系在一起。2020年4月,第八批廈門援疆干部人才,接過上一批援疆人手中的接力棒,不遠萬里踏上逐夢西北的援疆之旅。他們精神煥發(fā)、斗志昂揚,與當地干部群眾一道砥礪前行,開啟了共建美麗吉木薩爾的新征程。
在過去的一年半,福建援疆廈門分指揮部(以下簡稱“廈門分指”)在廈門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揮部的領導下,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有效克服疫情影響,高質量完成各項對口援疆任務,用亮彩的成績書寫了廈門援疆的絢麗華章。
狠抓援疆項目落實
激活發(fā)展內生動力
項目上墻,掛圖作戰(zhàn)。9次項目設計評審會,16次項目調度會,實地調研項目24次,督促責任單位制定科學的進度計劃,研究提升項目設計方案,全力協調推動項目建設……
狠抓落實催生建設成效!去年,廈門分指續(xù)建和新建吉木薩爾縣第五小學、二工鎮(zhèn)中心互助院、團結路社區(qū)文化陣地等15個工程類項目,實現“十三五”項目圓滿收官。“十三五”期間,廈門援疆共投入資金3.9億元,完成工程類項目42個、非工程類項目24個,有力支援了當地高質量發(fā)展。
值得一提的是,縣中醫(yī)院中醫(yī)傳統(tǒng)綜合樓項目從開工到封頂,僅用88天,克服疫情影響,創(chuàng)造了廈門援疆工程建設的新速度。
緊緊圍繞項目轉,牢牢盯著項目干!今年以來,廈門分指緊盯重點項目建設,縣一中體育館及多功能廳、縣二中體育場、天山馬拉松賽道、雙河村養(yǎng)殖小區(qū)等15個工程類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輸血”與“造血”并重
留下“永久牌”人才
第八批廈門援疆干部人才入疆以來,任實職、擔實責、分實工,在全面投入當地工作的同時,加強傳幫帶,努力培養(yǎng)“帶不走”的隊伍,給當地留下“永久牌”人才。
這一年半來,在廈門援疆教師的努力下,教育援疆成效顯著。上個月,縣一中廈門理科實驗班傳來高考揭榜喜訊:全班55人參加高考,一本上線38人,二本上線54人,平均分超出全縣平均分近50分??h中職教育也傳來喜報,援疆教師張保剛幫助縣中職校奪得2021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汽車營銷三等獎的好成績。
累計接診病人近3000人次,開展手術200余臺。這一年半來,第八批9名廈門援疆醫(yī)生積極發(fā)揮醫(y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奉獻精神,援疆成果同樣喜人。在他們的助力下,該縣成立了廈門援疆急危重癥多學科合作診療平臺,建成了廈門援疆臨床技能培訓基地。同時,廈門援疆醫(yī)生還幫助縣中醫(yī)院籌建腫瘤學科,建立了腫瘤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規(guī)范化操作流程,填補了吉木薩爾無腫瘤科規(guī)范化診療的空缺。
值得一提的是,第八批廈門援疆干部人才注重“造血”功能,廈門援疆教師積極承擔學校示范課任務,傳授先進教學理念,共開展11場示范教學。廈門援疆醫(yī)生建立“團隊帶團隊”“專家?guī)Ч歉?rdquo;“師傅帶徒弟”等人才培養(yǎng)機制,極大提升了當地醫(yī)務人員業(yè)務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