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人講述
大葉樟生機勃勃
植物園“向陽而生”

陳榕生向記者講述大葉樟往事。
廈門園林界泰斗級人物陳榕生,是市園林植物園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今年87歲高齡的他,回憶起鄧小平同志植樹的一幕,仍歷歷在目,“那天下著小雨,但大家都沒有撐傘,地上濕漉漉的。”
鄧小平同志植樹之前,陳榕生操辦了確定樹種、地點等一系列事宜。為什么選在這個位置?陳榕生說,植樹處面朝湖面、背靠草坪,是園區(qū)里比較平整開闊的地域,便于行人走近觀賞,游人也比較多。
此外,大葉樟也叫云南樟,是一種高海拔樹種。陳榕生回憶說,為了讓這棵大葉樟更好地適應(yīng)本地氣候,長得更加高大健壯,植物園方面成立了一個課題組。“我們在樹底進行了硬鋪,防止游人的踩踏影響根系附近的表面軟土;為了讓樹根透氣透氧,又在地上專門開了‘呼吸孔’。”陳榕生說,除了用上這些“硬招”,平日里還得仔細加點營養(yǎng),這些年來,大葉樟長勢不錯,令人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植物園也在不斷地“向陽而生”——1984年,植物園初具規(guī)模,面積2.27平方公里,有3000多種植物;如今,植物園的面積已達4.93平方公里,有8000多種植物,離“萬種植物”的目標越來越近。同時,各專類園在原有基礎(chǔ)上進行了完善和擴充,算上奇趣植物區(qū)等“新面孔”,專類園數(shù)量達到15個,多種特色植物類群領(lǐng)先全國。植物園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廈門旅游打卡地,目前基本形成萬石湖、雨林世界和多肉植物區(qū)3個“熱門中心”的游覽格局,大有升級潛力。
“一座植物園的面貌,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風貌和科學素養(yǎng)。”談及創(chuàng)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的目標,陳榕生說,這是廈門進一步展現(xiàn)珍愛自然、重視植物研究的好機會。
(文/記者 趙張昀 圖/記者 張江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