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1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孫春燕/文 吳曉平/圖)不同時代的電影人們,用攝影機把時代的故事、人民的情感、社會的變遷,折射到了大銀幕上,留在了觀眾的心底。
不同時代的電影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著祖國的變遷,是一個個時代的旋律,每個人的青春記憶。
七十年的中國電影,光影流轉(zhuǎn)變幻之間,傳遞的是中國夢、中國形象。昨天下午,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開幕論壇——光影中國夢致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在天元酒店舉行,中國電影人追溯電影人心中的中國記憶,并共同探討中國電影在這個新時代的升級發(fā)展之路。
據(jù)悉,開幕論壇由中國文聯(lián)電影藝術(shù)中心主任饒曙光主持,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閆少非致辭。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所長丁亞平、北京文化董事長兼總裁宋歌,分別發(fā)表“新中國70年與電影復興:我們的任務(wù)”、“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推動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主題演講。
大家說
看《我和我的祖國》成為最流行的事
圓桌論壇一共五位嘉賓,有兩位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直接相關(guān)。一位是總出品人傅若清,另一位是《我和我的祖國》中《回歸》篇章的導演薛曉路。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作為本年度國慶檔口碑、票房雙贏的爆款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帶來的主旋律電影熱仍在繼續(xù)。
傅若清說,《我和我的祖國》是去年底開始策劃,確定了7位優(yōu)秀導演后,就開始從新中國70年歷史長河中選擇瞬間。這些瞬間的選擇有標準,就是陳凱歌導演說的“歷史瞬間、全民記憶”,讓普通人和歷史事件產(chǎn)生情感交融。“特別值得感動的是,在緊張的創(chuàng)作中,這7個段落出色地呈獻給大家,主創(chuàng)用情表達書寫了一個個瞬間。創(chuàng)作從小人物切入,與廣大觀眾共情。”傅若清說,“新中國70華誕,看國慶閱兵、看《我和我的祖國》、哼唱《我和我的祖國》成為最流行的事。”
而作為參與導演之一,薛曉路說,《我和我的祖國》出品方給予導演絕對自由的空間,沒有真正命題,提供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20個歷史事件供導演們選擇。“我上網(wǎng)搜資料找靈感,在看到升國旗那一秒時非常感動,我報題一下子就通過了。但時間很緊張,一個月立提綱,一個月出劇本。”薛曉路還透露,最終呈獻在電影中的其實是她的第二個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