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曾御筆題匾
時光回溯到乾隆五十一年冬,臺灣爆發(fā)“林爽文事件”。次年正月,兩廣總督李侍堯赴閩接任閩浙總督。隨后,他奉乾隆圣諭,親詣朝宗宮朝拜媽祖,祈禱渡臺將士所乘船只順風。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也正因為朝宗宮‘媽祖’屢‘助’朝廷將士平安渡臺,朝宗宮頗受乾隆皇帝重視,不但御筆親題“恬瀾貽貺”匾額,還撥銀500兩敕修,并發(fā)下琺瑯五供八寶、漆挑珠幡和御用藏香等皇室供品,供朝宗宮張掛、供奉。”彭老說。
1912年,廈港電廠興建,占用朝宗宮所在地,經(jīng)各方協(xié)商,在靠海一隅新建“朝宗宮”,并將相鄰的風神廟、龍神廟以及斗姆樓眾神像迎請入朝宗宮一并供奉。所以,如今的朝宗宮內懸掛了兩方乾隆皇帝御賜匾額,另一方為乾隆二年御賜風神廟的“惠應波恬”匾。
除了御賜匾額,朝宗宮還有文人墨客留下的筆墨,如鼎鼎大名的一代畫圣、清代詩人、書法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當然,也少不了記載朝宗宮歷史的碑刻,如《水坡尾朝宗宮石碑》,現(xiàn)被收藏于廈門市博物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