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愛樂樂團、A萌閩南語合唱團和廈門公交集團員工表演《愛暖這座城》。

▲王偲涵在表演鋼琴獨奏后,把鮮花獻給父親——公交司機王思茂。

▲臺灣音樂人楊慕演唱《見與不見》。
臺海網12月24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愛,是一個字,更是一種美妙的情愫。12月21日晚,一場特別的音樂會在人民會堂舉行,慰問廈門公交集團一線員工。交響樂、合唱、短視頻、朗誦等多種表演形式交織上演,回憶了改革開放40年來廈門公交發(fā)展與傳承,公交與乘客“愛相隨”,公交文明與城市文明“愛相隨”。
廈門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衛(wèi)文說,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以一場音樂會的形式感謝一線員工的付出,感恩社會對廈門公交的關愛。我們沒有驚天動天的事跡,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服務,讓公交與城市一路愛相隨。
27名公交人上臺領獎 老員工感慨變化巨大
當晚音樂會開始前,廈門公交集團為17名進入公交集團35年以上的老員工頒發(fā)“特別貢獻獎”,為10名助人模范員工頒發(fā)“暖行公交人物”,對他們的付出和努力表示感謝。
“進公交39年,這是我第一次在坐滿公交集團兄弟姐妹的地方拿獎,我感受到了集團對老員工的關心和鼓勵。”廈門公交集團海峽出租汽車公司運營發(fā)展部主任黃建全說。
黃建全是17名上臺領獎的老員工之一。39年里,他當過售票員,開過最普通的公交車,也開過長長的通道車、時髦的廈盛小巴車,現(xiàn)在在管理出租汽車營運客服。黃建全說,改革開放40年,廈門公交從1978年的15條線路發(fā)展到近400條線路,無論是城區(qū)還是鄉(xiāng)村,無論是工業(yè)園還是偏遠的小島,都能看到公交經過。
“我剛進單位工作時,公交公司只有400多人,如今廈門公交集團人數多達1.7萬,翻了40多倍。”廈門公交集團湖里公司第三車隊副隊長紀寅說。
紀寅進公司已41年了,他說最早開的是島外線,當時路不好,多是土路,而且沒有那么多跨海通道,單程一趟要開2.5個小時,開最晚一班過去還要睡在島外。想起往昔,紀寅感慨:這些都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