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利用激活人文
活化利用與文化煥新雙管齊下
“這座小島雖然面積小,但卻是一個巨大的價值和精神的載體,鼓浪嶼孕育的文化和宗教對話可以幫助今天全世界的人們理解和實踐尊重、包容的價值以及欣賞多樣性,這是全球公民精神的重要課堂。”這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對鼓浪嶼的評價。事實上,鼓浪嶼作為歷史國際社區(qū)所承載的多元文化以及包容的精神正是其作為文化遺產(chǎn)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正因為這種獨特的文化價值,讓其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歷史建筑遺存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它們見證了這座小島曾經(jīng)的輝煌,但鼓浪嶼曾經(jīng)的精致生活方式、高雅的品位及格調(diào),卻是它們無法生動再現(xiàn)的,而這些正是鼓浪嶼應該傳承的“活”的人文基因。幸運的是,在鼓浪嶼申遺過程中,傳承鼓浪嶼歷史文脈,重燃鼓浪嶼人文火種,被提到關鍵位置。于是便有了:鼓浪嶼上展示館、博物館遍地開花,一系列綜合展示中心、專題展示館和遺址展示點相繼建成;于是,從復興菽莊吟社到推動鼓浪嶼青少年足球俱樂部成立,大力扶持民間文化社團,鼓勵居民商家設立社區(qū)博物館,鼓浪嶼上歷史文化遺存再次顯現(xiàn)生機和活力,越來越多的人們也更加深入了解,以及真真切切感受鼓浪嶼歷史,鼓浪嶼文脈得以更好傳續(xù)。
鼓浪嶼人身上流淌的文化基因依舊發(fā)揮強勁作用,在申遺工作的助力下,琴島文化之魂再次回歸,煥發(fā)嶄新風采。在鼓浪嶼整治提升后,不少原住民“回家”了,家庭音樂會再次回歸,殷承宗回來了,國際水準的鋼琴技藝再次驚艷琴島,各種音樂會、音樂文化社區(qū)、樂團相繼登臺,共抒琴島人音樂情懷。同樣得以煥新的還有詩歌、體育、美術等領域,乘著申遺東風,鼓浪嶼文化提升被推向高潮,讓流淌著文化血脈的鼓浪嶼人再次尋回了那個帶著鄉(xiāng)愁的鼓浪嶼。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我們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盡管時代在變,相信鼓浪嶼的文化基因定會不斷傳續(xù)和更新,發(fā)揮強韌動力,讓鼓浪嶼成為更好的鼓浪嶼。
申遺大事記
●2008年11月2日,廈門市正式啟動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工作。
●2012年6月29日,廈門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廈門經(jīng)濟特區(qū)鼓浪嶼文化遺產(chǎn)保護條例》。
●2014年6月19日,《鼓浪嶼整治提升總體方案》出臺。
●2016年1月29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推薦“福建鼓浪嶼”作為2017年文化遺產(chǎn)項目。
●2017年7月2日-12日,第41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在波蘭克拉科夫召開,鼓浪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