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名片

海翔大道(公鐵立交—孚蓮路段)提升改造工程起于石厝立交(不包含石厝立交),終于孚蓮路(不包含孚蓮路互通)。主車道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80km/h,兩側設置雙向四車道輔道,設計速度40km/h。全長約7.172km。提升改造工程的內容主要包括主車道路面處理、雨水管道改造、排洪工程、深青溪橋抬高、輔道路燈、中分帶側分帶綠化工程,交通安全設施等。
海翔大道(公鐵立交—孚蓮路段)提升改造
海翔大道瀝青攤鋪。
臺海網4月27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海翔大道提升改造后,道路通行能力變快了。”陳志祥是海滄區(qū)東孚街道東瑤村村民,今年春節(jié)前,海翔大道(公鐵立交—孚蓮路段)實現主車道通車,他明顯感受到通車帶來的快速。
前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在交通大廈召開。座談會由市交通運輸局牽頭,交通質量監(jiān)督單位、建設單位參與,并邀請海翔大道沿線的單位、街道、物流運輸企業(yè)、居民代表等參加。這場座談會,不僅是該重點工程的說明會,還是一場項目推進會,會上聽取各方代表意見,完善不足。
記者從會上獲悉,該項目還剩下收尾工作,目前正在完善周邊排水系統,計劃2018年5月完成排水系統的提升改造,今年6月海翔大道(公鐵立交—孚蓮路段)將全部完工。
為何要修?
路面長期積水造成損壞
也許有人會問,海翔大道(公鐵立交—孚蓮路段)為何總在修?其實,該路段歷經多個不同時期建設。2007年,該路段一期工程動工,起初建設成雙向四車道;2011年,道路“四改六”,將四車道改為六車道;2011年底,在一期基礎上路基又拓寬為60米,兩側增設輔道、人行道。
因多年通行,特別是有些重載車常從此通行,路面負擔大,并且,隨著道路沿線開發(fā)、地塊填高,加上設計的排水能力不足,路面長期積水造成損壞。
“就好比人一樣,水無法排出就會出現問題。”廈門市公路中心實驗室對道路1722個檢測點進行檢測后發(fā)現,道路強度標準評價為差,已不能滿足承載力要求。2016年,根據市政府專題會議紀要,海翔大道再次進行提升改造。
經過1年多的籌備,在市交通局的牽頭組織下,有關部門先后完成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招標、方案設計等工作,于2017年8月15日完成施工許可審批。
如何修?
4個多月完成主體工程
作為海滄區(qū)的內一條重要交通要道,工程早一天完工,市民出行就早一天便捷。同時,該大道作為一條貨運通道,也關乎城市經濟命脈。去年10月8日,該工程正式施工。
經交通運輸局協調各部門多次現場調研、多次論證,確定此項目采用大面積碾壓砼病害處理方案,通過優(yōu)化施工技術,將一年的合同工期控制在8個月內完成。更關鍵的是,此項目還為今后廈門特重交通路面病害處理積累經驗。
在主體施工階段,4臺攤鋪機聯合作業(yè),場面壯觀。建設方廈門百城介紹,他們在瀝青上層采用的是“合龍”的方式,由兩端向中間攤鋪,形成兩個工作面,加快了施工速度。為保證工程順利推進,交通質監(jiān)站還協調各工序之間的驗收檢測,及時提交數據,確保工序銜接。
僅用四個半月,海翔大道(公鐵立交—孚蓮路段)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主體施工,實現春節(jié)前主車道通車的階段性目標。
如何改進?
居民望增加公交線路
主體工程完工后,道路變得通暢了。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林朝暉感嘆,主道路通車后,他覺得貨車少了許多,后來才發(fā)覺,其實是道路通暢了,所以感覺車變少了。陳志祥說,今年過年親戚從國外返鄉(xiāng),他開車途經海翔大道時,自豪地介紹這是他們的“村道”。
“這次施工,因為施工單位提前到我們村里宣傳,所以我們都非常理解。”陳志祥說,大伙也的確看到了在防塵和控制噪音上施工單位所做的努力。
此外,座談會上,各方代表對主管部門、協調部門、施工單位提出了一些意見。比如,希望能增加公交線路,方便村民出行;隨著道路通暢,希望能在目前限速的基礎上,將限速提高至80公里。同時,還希望有關單位能盡快做好綠化,讓這條路更美麗。對此,交通運輸部門表示,會將各方代表的意見一一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