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記者在曾厝垵采訪。
在新聞中心很忙碌 但我們見證了歷史
隨著廈門會晤圓滿完成各項議程,一線采訪報道任務(wù)告一段落,我們持續(xù)了近一周的“記者跑金磚”欄目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很多人問我們,來自全球的這么多記者,都在廈門會晤新聞中心忙些啥?
大家可以描述的工作狀態(tài)是:每天七點多,記者們趕赴廈門會晤新聞中心,開啟一天的采訪任務(wù)。采集素材、寫稿件,新聞中心閉館后,回到報社寫稿至十一二點,到家已經(jīng)深夜;第二天亦是如此。如此連軸轉(zhuǎn),其他媒體同仁,亦是如此。
有一件事,讓廈門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蔡鎮(zhèn)金不禁感嘆,記者同仁們真是太拼了!原來,4日早上,他受邀參加一場重要采訪活動,凌晨四點就出門了。到新聞中心時,天剛剛亮。但他發(fā)現(xiàn),好多記者已經(jīng)在新聞中心等候了。
早出晚歸是媒體記者們的常態(tài)。4天來,記者同仁們經(jīng)常調(diào)侃一句話:感覺身體快被掏空。時間緊、任務(wù)重,機會難得,記者同仁們無不想抓住每一個采訪機會,捕捉每一個精彩瞬間,進行采訪、連線報道。這也是廈門會晤新聞中心最常見的場景。
本報文字記者雷妤、葉子申,在新聞中心跑前跑后,每人日均出稿量超過5000字;本報攝影記者陳理杰每天背著30多斤的相機器材,負重步行一兩萬步。
雖然媒體就餐區(qū)有豐富的美食區(qū),但每到就餐時間,記者們還是奮戰(zhàn)在最前線,就餐時間也是盡可能縮短;雖然新聞中心內(nèi)有茶歇區(qū),但很多人選擇將茶歇區(qū)作為專訪區(qū)。大家在這偌大的場館內(nèi)尋找新聞故事,專訪相關(guān)嘉賓和專家,傳播會場里的好聲音。
但走過設(shè)在走廊一側(cè)的休息區(qū),卻常常有很多人。一批中外記者累得躺在椅上,有人甚至打起了呼嚕。原因很簡單,新聞中心里許多媒體在不間斷地進行直播,趴在大廳休息,一不小心就在全球直播睡姿了,累壞了的記者只好到走廊里瞇一會。
這是很多金磚一線記者的工作常態(tài)。和他們同樣忙碌的,還有背后默默在支持的夜班編輯團隊。面對這場廈門有史以來舉辦最高規(guī)格的國際盛會,很多媒體人忙碌著,也快樂著。因為大家共同見證了歷史,一起書寫了一份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