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以德潤城
【迎接金磚 魅力廈門】
在酷暑難耐的夏日,等公交車的人每每來到思東公交車站便能獲得一絲涼意。這里有個以“幸福”命名的候車室,可以讓人進來“躲一躲太陽,歇一歇腳”。
有心人還在幸福候車室擺上椅子,裝飾上廈門老照片和手繪攻略地圖。這個有心人是住在幸福候車室樓上的廈門姑娘方瑞淇。方瑞淇說:“我想把這里作為一個窗口,一邊提供方便,一邊保留溫情。力所能及地為過路人提供簡單咨詢,方便他人的同時又能感染他人。”
這就是廈門,時時見溫馨、處處有溫暖。
修身揚家風
古訓有云:家和萬事興。廈門東孚街道天竺社區(qū)70多歲居民劉愛忠用行動為這句話做了“注解”。他經(jīng)常說:“無論以前她待我如何不好,她都那么老了,還計較啥呢?”不計前嫌殷勤照顧95歲高齡養(yǎng)母的劉愛忠,用好家風引導著兩個兒子和睦相處、共拼事業(yè)。這個居民身邊的好典型也因此常常被請上社區(qū)書院的講臺,讓傳承好家風的習慣像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
以社區(qū)書院為平臺,讓好家風從家里“走”出來,傳給身邊的每個人。廈門還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通過評選十佳最美家庭、微電影等舉措,讓好家風出得了“門”、進得了“心”。
不久前,廈門海滄“耕讀傳家遠,逗陣來觀影”微故事在青礁村舉行觀影會。海滄選擇以微電影的形式傳播全區(qū)代表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通過10部微電影把海滄院前社青年合作艱苦創(chuàng)業(yè)致富、農(nóng)民收藏家等感人故事傳播開來,引起當?shù)厍嗄耆说男撵`共鳴。每一部微電影成為打開海滄本土文化的一扇窗口,讓觀眾通過微電影看到海滄的群體形象與力量。
好家風在微電影里,好家風還在書里。今年,剛過完“六一”兒童節(jié),翔安馬巷中心小學就已經(jīng)把匯集當?shù)亟?jīng)典家風故事和名人家訓的《馬巷家風故事》書發(fā)到孩子們手上。主題班會、征文、朗誦、繪畫等圍著好家風“轉(zhuǎn)”的風氣,正在廈門各中小學校流行開來。
同樣是6月,同樣是翔安,廈門首個落戶在社區(qū)居民家門口的家風館——五美家風教育館開館。這個家風館不僅具有閩南特色還可以“帶著走”。運用最新的VR技術,打造VR線上智能展廳,市民通過手機就能隨時隨地進行參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