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一家三口投身志愿樂融融
“入戶慰問老人,參與反詐騙宣傳、組織義賣……”一說起志愿服務,薛海燕總有說不完的話。薛海燕是集美·誠毅志愿者聯(lián)盟的一名志愿者,她不僅自己熱愛志愿服務,還帶著兒子、丈夫全家出動參與其中。
2013年,兒子陳睿軒剛上幼兒園中班,薛海燕就帶著他參與志愿服務了。“我們住在灌口,當時我?guī)е鴥鹤釉缟?點多起床,7點出門搭公交,要坐快一個小時的車才能到服務點。”薛海燕說,當時丈夫并不理解她,但薛海燕認為志愿服務應從小培養(yǎng),她不顧丈夫反對,堅持每周帶孩子一起參與志愿服務。
兒子上一年級時,薛海燕自發(fā)和學校另一位家長開始開展護學崗服務。每天早上薛海燕6點多便出門,執(zhí)勤到7點40分,再匆匆趕到公司上班。在薛海燕的影響和學校的支持下,護學崗的志愿者從最初的兩人增加到了如今的40人。
2017年,薛海燕和兒子正式注冊,加入誠毅·志愿者聯(lián)盟,并將服務對象轉(zhuǎn)移到了灌口鎮(zhèn),他們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幫扶老人、照顧幼小。薛海燕還組織了灌口支教隊,邀請各行志愿者走進灌口十多個村居,開展公益課堂。
“我的媽媽是位志愿者,我耳濡目染成了一名小小志愿者,我以身為志愿者而感到驕傲……”在作文中,陳睿軒驕傲地書寫了他與媽媽一起參與志愿服務的故事。看著兒子在志愿服務中不斷成長,薛海燕的丈夫受到感染,主動加入進來。“去年灌口鎮(zhèn)村民的芋頭賣不掉,我們志愿者幫忙收割、售賣,我老公就冒雨幫拉貨、搬運。”薛海燕說,現(xiàn)在丈夫只要有空都會跟她和兒子一起行動,親子關(guān)系也變得更加和睦。不僅如此,薛海燕的母親、公公、叔叔等也加入了進來,跟著薛海燕一起自發(fā)奉獻愛心。陳睿軒的不少同學及其家長也主動投身志愿服務。
臺胞志愿者傳遞款款溫情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2018年,在集美·誠毅志愿者聯(lián)盟培訓與調(diào)度平臺,集美區(qū)首支由臺胞組成的志愿服務隊“苔·芯”志愿服務隊成立。目前,該隊伍有50多名臺胞志愿者,他們積極引導在集美的臺商、臺胞貢獻志愿力量,開展常態(tài)化志愿服務活動,推動集美公益事業(yè)發(fā)展。
“為響應‘留廈過年’號召,今年不少臺胞就地過年。其間我們組織了3場活動,讓他們能感受獨特的年味。”集美“苔·芯”志愿服務隊隊長曾信軒說,元宵節(jié)他們還邀請本地村民教臺青做湯圓,大家分享兩岸美食。
曾信軒介紹,“苔·芯”志愿服務隊自成立以來舉辦了近50場活動。他們堅持走進社區(qū)弘揚閩南文化、開展親子教育等;同時,與區(qū)殘聯(lián)積極互動,幫扶弱勢群體。在疫情防控期間,“苔·芯”志愿服務隊舉辦了20多場線上活動,通過直播分享兩岸文化、介紹集美的“醫(yī)、食、住、行”,讓臺灣青年更真實地了解集美,從而安心早日歸來。
“我們的志愿服務涉及很多面,我們就是希望在志愿服務中接觸到各行各業(yè)的人,從而讓臺胞更了解集美,融入這片土地。”曾信軒說,接下來他們還將組織開展更多的志愿服務,為社會發(fā)展盡一份心力。
(記者 宗琴 通訊員 許啟明 劉秀子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