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2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在鼓浪嶼上住了三年的百余件“皇親國戚”即將“起駕回宮”!據(jù)悉,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將于本周日閉館升級,迎來開館以來的首次大規(guī)模換展,如果市民游客對這些即將回宮的文物情有獨鐘、意猶未盡,那就抓緊時間參觀打卡吧。
此外還有個好消息,部分文物將繼續(xù)留在展館內(nèi),包括以“鎮(zhèn)館之寶”銅鍍金象馱轉(zhuǎn)花鐘和木質(zhì)金漆圓鳥音籠表為代表的定制鐘表,以及輪船風(fēng)雨表、嵌表八音盒、西洋軍樂搖琴等機械鐘表類文物。
換展后,新一批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外國文物將來廈
文物回宮已進入倒計時,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內(nèi)的工作人員都在緊張忙碌著。目前,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在展的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近200件(套),此次將回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占了一大半,包括外國科學(xué)儀器、法國塞夫勒瓷器、俄國銀器、日本漆器等?;氐奖本┖?,這些文物將進入庫房休養(yǎng)生息,也就是說,再次看到它們還需等待時機。
工作人員介紹,換展一方面是因為文物必須進行維護和修整,另一方面則在于將更多久藏深宮中的文物分享給海內(nèi)外市民游客。據(jù)悉,文物回宮的同時,新一批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外國文物將登陸鼓浪嶼,迎接市民游客贊嘆的目光。
三年來在琴島過得不錯 所有文物性狀良好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開館三年來,許多人都在守護這些“皇親國戚”,事實證明它們在琴島過得不錯。
館內(nèi)的工作人員介紹,為了守護好國寶,避免它們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情況,館內(nèi)配備了恒溫恒濕的展柜,讓它們舒舒服服地度過每分每秒,不用擔(dān)心濕氣和腐蝕性海風(fēng)的侵擾。
此外,這些極具欣賞和研究價值的文物來到鼓浪嶼后,廣受市民游客的喜愛。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每年常態(tài)化開展100余場公益活動,館內(nèi)的宣教人員創(chuàng)新形式,巧妙地詮釋文物“密碼”,以“博物館里的花花世界”“陶色瓷韻”“喚醒音樂會”等活動,讓觀眾親近博物館,走近文物,讓文物“活”了起來。
【點擊】
銀鑲螺鈿燭臺

銀鑲螺鈿燭臺。(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供圖)
燭臺由日本匠人于十九世紀制成,主體為銀質(zhì),造型是一只蝴蝶立于竹上。蝴蝶的身體紋路、眼睛、觸須都極為生動,其中翅膀最為醒目,以貝殼制作而成,體型極大,與蝴蝶其他部分不成比例,但也成為點睛之筆。叢竹最高處是一枚朝上的海螺,也是插蠟燭的地方。燭臺設(shè)計非常巧妙,既實用,又展現(xiàn)出獨特的東方美學(xué)。
(記者 林路然)


 
          





